Page:永樂大典22181.pdf/12

此页尚未校对


尹宋會要淳熈二年。東淮旱甚。詔諸州勸種麥。郡守張冲。以麥種振業之貧民。明年麥大稔。清流野人得異麥扵南門外。一莖雙穗。以獻于郡。郡圖

其狀以聞。時適建堂扵小廳之西。因扁以瑞麥。今參政何公澹為記。刻石堂中。淳熈三年。四月四日。詔明州解到麥連兩岐。判明州皇子魏王愷。

今學士院降詔奬諭。仍宣付史館。既而皇子判明州。魏王愷奏。伏見明州管下兩縣。連歲有麥秀兩岐之瑞。竊見知鄞縣桃檯。知象山縣髙子莫。職

事修舉。勸課種麥。委有勞効。欲望特賜旌賞。各得轉一官。選人比類施行。合肥新志淳熈三年。合肥縣境獻瑞麥雙穗至三穗四穗。 瑞麥賛 淳

熈九年。夔州麥大熟。西門。進士陳謙亨。獻其近郊之秀。將以頌聲。數其穗三十有六。其中一岐而為三。羣目剏見。相與歎異。命工圖之。工欲顯三岐

之瑞。而遺六六之數。守臣林某以為不可。俾具見焉。圖成。僅足其數。而不會諸苞。乃知化工之妙。有非人為所能逮者。謹滌毫而志之。系之以詩曰。

淳熈天子。御圖三七。協氣所鍾。嘉未乃出。巴夔之山。亘連阡陌。或兩其岐。或六其脊。惟是西門。近郊所植。六六同頴。凾三為一。兹誠創見。圖寫漏

𨓜。乃知人為。不逮天力。上方寅畏。擯華務實。臣不敢獻。私志于室。采詩之官。汗青之筆。編諸詩書。示此其質。太平州圖經嘉泰元年。州民獻瑞麥。有

岐而兩者。有岐而四者。宋史寧宗紀。嘉泰三年。夏四月壬寅。福州瑞麥生。温州志嘉定二年夏。瑞安麥雙穗。因立雙穗鹽場。樂清縣麥生雙穗。嘉

香重頴。遂改其處曰瑞應鄉。赤城志嘉定四年。産兩岐麥。怠州志嘉定四年。野人有獻麥兩岐。粟一莖九穗者。黄守㽦遂扵郡團建雙瑞軒。至十七

年。又有以兩岐者獻之王守挺。是歲二麥大稔。姜郡教容。為之頌并序云。嘉定十六年。冬十有一月。上命軍器監丞王公挺。出守臨海郡。越明年夏

四月。二麥大稔。有一本而兩岐者。野夫奔獻。邦人歡欣。涖卜嘉祥。證匪虛應。殆協氣所感也。維侯布宣德意。神比天同。善政致和。實猶枹皷。自昔同

頴之禾有書。連理之木有頌。矧思文詠周。漁陽歌漢。則貽牟呈瑞。紀載尚矣。容忝掾文學。冝有稱述。詎敢以淺陋辭。即事實録。庶傳示無極云。詞曰。

聖賢相逢。綱舉目張。軫念邦國。選侯惟良。猗歟霞城。宻拱帝鄉。膏澤時下。江濊沛滂。侯承君令。政罔不臧。明矣弗察。勤而有常。吏立春冰。民田康莊。

至龢薰洽。嘉生效祥。朱明盛長。芃芃阜昌。䧟華就實。隴畝相望。一枝挺秀。雙穗聯芳。天休聿至。侯不敢當。亟獻端揆。歸功廟堂。揆拜稽首。天子之光。

簫勺萬類。陶釣八荒。聖恩天大。穆穆當陽。臣職奉命。恪恭肅將。中和效頌。聲詩載揚。自今以始。時兩時賜。氣調玉燭。歲格金穰。永同賢佐。輔弼賛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