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205

此页尚未校对

第七章 强迫及相关障碍

第一节 强迫症

一、概述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以反复、持久出现的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为基本特征的精神障碍。强迫思维是以刻板的形式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表象或意向,强迫行为则是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仪式动作。患者明知这些思维和(或)动作没有现实意义、没有必要、多余;患者有强烈的摆脱欲望,但却无法控制,因而感到十分苦恼。这类疾病在精神障碍中以病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病程迁延为突出特点。

世界范围内报告的强迫症终生患病率为0.8%~3.0%。国内报告的强迫症时点患病率为0.1%~0.3%,终生患病率为0.26%~0.32%。强迫症有两个发病高峰期,即青少年前期和成年早期,多发病于19~35岁,至少1/3的患者在15岁以前起病。儿童强迫症的患病率为2%~4%,多起病于7.5~12.5岁。儿童强迫症的男女比例为3:2,但从青春期开始,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基本相当。

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

强迫症是一种多维度、多因素疾病,发病具有鲜明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特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是多基因遗传方式。强迫症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出5~6倍,而且其先证者如在童年确诊则有着更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