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238

此页尚未校对

验或病例系列研究,一共纳入92例病理性囤积患者,其中27例符合DSM-5中囤积障碍的诊断标准,其他人则为有突出囤积症状的强迫症患者。研究的药物包括:SSRI、哌甲酯、SSRI+喹硫平、米诺环素或纳曲酮增效。研究结果显示,SSRI对部分患者有效。另外一项研究表明,文拉法辛缓释片(SNRI类药物)对部分囤积障碍患者有效,但是目前研究结果尚不统一。用药原则为主要是小剂量起始,逐渐加至治疗量,观察临床疗效。

六、疾病管理

近几年临床医生逐渐认识了囤积障碍这一疾病,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比如在中国某些囤积行为可能被视为“节俭”,中国人群中的囤积症状以及囤积信念显著高于美国人群,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囤积症状越严重。从目前的临床证据来看,老年囤积障碍患者的干预疗效较差;同时,共病强迫障碍等疾病的患者治疗较为困难,预后较差。目前尚缺乏统一的临床治疗共识,因此囤积障碍这一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尤为重要。

我们建议初级保健临床医生或医学专家按照下列一般原则管理囤积障碍,如安排定期宣教活动以及家庭访问,早期识别患者。对于治疗合作的患者,应与患者建立合作治疗联盟,与其他临床医生沟通和协调护理。对于不合作的患者,应建立有效的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方式,教育患者如何在巩固维持期预防复发,明确将改善功能作为治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