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239

此页尚未校对

第八章 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

第一节 概述

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trauma and stress related disorders),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DSM-5将反应性依恋障碍(reactive attachment disorder,RAD)、去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disinhibited social engagement disorder,DSED)、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和适应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AD)归入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中。DSM-5首次把反应性依恋障碍和去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归入本类,因为二者的病因相同,均为社会忽视,即童年期缺乏足够的心理关爱。ICD-11将延长哀伤障碍(prolonged grief disorder,PGD)、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C-PTSD)归入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中,因为二者对社会功能的损害程度较大,自伤自杀的风险较高,治疗上需要特别关注。

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的流行病学患病率资料差异较大,暴力犯罪幸存者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率为19%~33%,交通事故后为1.6%~41.1%;美国老兵中战争相关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病率为2%~17%,终身患病率约为6%~31%。美国“911”恐怖袭击后1~2个月,幸存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患病率为7.5%~11.2%。家庭暴力受害女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病率为19%。我国唐山大地震所致的孤儿在18年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病率为23%,30年后仍有12%的患病率。汶川大地震1~3个月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病率为12.4%~86.2%,6~3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