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240

此页尚未校对

月后患病率为8.8%~41%,5年后患病率为9.2%~13.8%;儿童及成人适应障碍的患病率为2%~8%,住院患者中适应障碍的患病率为12%~19%,女性是男性的2倍;延长哀伤障碍在我国的时点患病率为1.8%。在西方国家,丧亲人群延长哀伤障碍时点患病率为3.7%~12.8%;反应性依恋障碍和去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目前仍缺少明确的患病率数据。

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组病因明确的精神障碍,突如其来且超乎寻常的威胁性和灾难事件以及长期的生活事件是发病的直接病因,应激源对个体来讲是难以承受的创伤性体验或对生命安全具有严重的威胁性,比如经历战争和暴力犯罪事件,经历自然或人为灾难,经历严重的交通事故;或亲眼目睹发生在他人身上的创伤性事件;或反复经历接触创伤性事件,如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长期经历家庭暴力或虐待。适应障碍的病因可能是较轻的生活事件,如一般的生活事件(失业、离婚)或在特定发展阶段发生的生活事件(升学、退休)。童年缺乏关爱、被虐待或忽视型教育模式是反应性依恋障碍和去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的发病原因。

不是所有经历创伤的个体都会发展为创伤和应激相关障碍。同样的创伤性事件对不同人群(如年龄、性别、职业等不同的社会背景)的影响不同,构成了创伤后应激障碍易感性的差异。急性应激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共病抑郁障碍、安全感降低、围创伤期分离水平增加等。病前不良认知功能和人格特征、不良的应对方式和缺乏社会支持都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平均8%经历精神创伤的个体会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的分离症状也可以预测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人格缺陷、不成熟的应对方式、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可能是适应障碍的发病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