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243

此页尚未校对

2.抑郁障碍:本病不存在强烈的创伤事件,无意识障碍,以抑郁相“三低症状”为主,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

3.分离性障碍:本病表现症状多样化,带有夸张或表演性色彩,给人以做作的表现。病前个性有自我为中心、富于幻想性、暗示性较强、情绪反复多变等特点。

三、治疗原则与常用药物

急性应激障碍的治疗基本原则:①简短,及时,就近,集中干预;②帮助患者尽快脱离创伤情境,解决安全、生理需求问题;③学习面对困境,增加有效的应对技能,并解决其他相关问题。

(一)心理治疗(表8-1)

表8-1 急性应激障碍的心理治疗
干预方法 步骤
支持性心理干预 帮助患者尽快脱离创伤场所。

精神支持疗法、松弛疗法等,以帮助患者觉察情绪,接受现实,降低生理心理应激反应水平。 集体晤谈:一种系统的、通过交谈来减轻反应压力,包括公开讨论内心感受,支持和安慰,帮助当事人在心理上淡化创伤体验。

简式认知行为治疗 1.认知重建 侧重于认知重建和认知的调整,帮助其采用合理的认知取代不合理的认知。
2.应对技巧 侧重于提供具体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和手段,以便能帮助他们有效地处理应激事件。
3.问题解决 把认知重建和应对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在较大范围内处理心理问题的一般性策略与方法。

(二)药物治疗

大多个体经过自我调整或急性期危机干预而恢复正常。有些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