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245

此页尚未校对

(一)临床特征

1.创伤性再体验

患者主要表现为思维、记忆或梦中反复、不自主地闯入与创伤有关的情境或内容,在接触创伤性事件相关的情景、线索时,诱发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有些患者会出现分离症状,持续时间可从数秒到数天,称为闪回(flash back)症状,此刻患者感受再次亲临创伤性事件的现场,当时的情景如同放电影一样生动、清晰。患者还会频繁出现与创伤性事件相关的噩梦。

2.回避与麻木

患者对创伤相关的刺激存在持续的回避,表现为有意识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话题、影像和新闻;也可表现无意识对创伤事件的选择性/防御性遗忘或失忆,或在创伤事件后拼命地工作,也是一种回避的表现。

许多患者还存在被称之为“心理麻木”的现象。患者对任何事情都兴趣索然,对他人和周围环境产生显著的非真实感,感到自己与外界疏远、隔离,很少与人交谈和亲近,情感范围狭窄,常有罪恶感,失去对人和事物的信任感和安全感,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3.警觉性增高

该症状在创伤暴露后的第一个月最普遍且严重。患者表现为高警惕性、长时间寻找环境中的危险线索、惊跳反应、激越、烦躁不安、易激惹、注意力难以集中、噩梦、易惊醒等。

4.儿童的临床症状

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多与他们发育过程中遇到的恐惧性事件有关,包括目睹家庭暴力或受到身体虐待,或多次暴露于低强度的应激性事件(与家人分离、歧视、侮辱等)。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常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