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249

此页尚未校对

(二)药物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药物使用均为对症治疗,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抗惊厥药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等。

1.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RI)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的一线药物,可以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总体功能。帕罗西汀的起始剂量为10 mg,治疗剂量为20~30 mg/d;舍曲林的起始剂量为25 mg,治疗剂量为50~150 mg/d。如果合并抑郁障碍,患者的治疗剂量通常高于单纯的抑郁障碍患者,疗程多在1年以上。持续治疗3个月~6个月,需动态评估创伤症状的改善状况。如合并睡眠障碍,可考虑换用或联合其他类型的抗抑郁药如小剂量米氮平、曲唑酮、阿米替林等。

2.抗焦虑药物

苯二氮䓬类药物可以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警觉程度,抑制创伤记忆的再现,但是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核心症状改善不明显,且会增加药物滥用或依赖的风险,通常不作为首选药物。即使患者合并睡眠障碍,也优先考虑使用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曲唑酮、米氮平,或者合并小剂量具有镇静作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非苯二氮䓬类抗焦虑药物如丁螺环酮、坦度螺酮,可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核心症状和认知功能,且不影响精神运动功能,也没有过度镇静、肌肉松弛或停药综合征。

3.抗惊厥药

抗惊厥药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也有一定疗效。拉莫三嗪治疗伴冲动、激越及双相抑郁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有效。加巴喷丁常首选用于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睡眠、减少梦魇及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