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256

此页尚未校对

根据DSM-5诊断标准,延长哀伤障碍的诊断要点:

(1)亲近的人离世。

(2)每天都想念逝者,或是达到了病态的程度。

(3)每天都有5个及以上下述症状,或症状程度达到病态:①自我定位混乱,或是自我感知下降;②难以接受亲人离世的事实;③避免接触能够让人想起逝者的事物;④在亲人离世后难以再相信他人;⑤对亲人的离世感到痛苦或是愤怒;⑥自己的生活难以步入正轨(如结交新的朋友,培养兴趣爱好等);⑦在亲人离世后变得情感麻木;⑧在亲人离世后觉得生活不尽人意、空虚或是生活无意义;⑨对亲人的离世感到惊慌失措、茫然或是震惊。

(4)症状持续的时间至少在亲人离世后的6个月以上。

(5)上述症状导致了有临床意义的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领域的功能受损。

(6)上述症状无法用重性抑郁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疾病加以解释。

延长哀伤障碍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研究表明,SSRI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可能有助于改善延长哀伤障碍症状。基于哀伤的认知行为治疗被认为可减轻延长哀伤障碍的症状,其内容主要包括接受亲人离世的事实和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二、反应性依恋障碍

反应性依恋障碍(reactive attachment disorder,RAD)是指由于生命早期被忽视或虐待,基本情感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使得患儿不能与父母或者照料者建立起健康的依恋关系,从而表现为社会关系形式的持续异常,伴有相应的情绪障碍,并与环境变化有关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严重的被忽视是反应性依恋障碍唯一已知的风险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