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263

此页尚未校对

(三)心理社会文化因素

在处于创伤情境的个体中,约70%会出现短暂的、不构成诊断的分离症状。分离障碍的女性终生患病率为3‰~18‰,男性患者少于女性。多在35岁以前发病。患病率和症状的表现形式受到社会文化及其变迁的影响,例如:文化封闭、贫穷的地区患病率较高,受教育程度低的个体患病率较高。在症状表现方面,发达国家已罕见有兴奋、激越表现的患者。但回顾过去120年间的文献,研究证据与临床印象存在不一致,例如分离障碍的集体发作在儿童、青少年和成人中都有发生,男性、女性皆可发生。由于人群聚集机会增加、规模扩大以及信息传播越来越高效,发达地区单次流行累及大量人员的可能性增大。近年来发生了一些与分离障碍患者有关而且影响重大的社会事件,引起有关国家再次重视此问题。

二、临床分类及临床特征

(一)临床分类

在ICD-11中,分离障碍主要包括:

1.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

2.分离性遗忘

3.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

4.恍惚障碍

5.附体性恍惚障碍

6.复杂分离性侵入障碍

7.分离性身份障碍

8.其他特定或未特定的分离障碍

(二)临床特征

1.多起病于青年期,常急性起病,症状复杂多样;但就同一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