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277

此页尚未校对

深度催眠状态、感觉剥夺时也有可能出现;在危及生命的经历中也很常见人格-现实解体的体验。

人格-现实解体可能与许多临床问题相关,因此,在诊断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完整评估,包括相关的实验室检查、EEG和指定的药物筛选。普通药物导致的人格-现实解体病程短暂,持续的人格-现实解体则需要考虑可能是大麻、可卡因等精神兴奋剂所致;此外要与惊恐发作、恐惧症、急性应激障碍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分裂症、其他分离障碍进行鉴别;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癫痫发作、脑肿瘤、脑震荡后遗症、偏头痛、眩晕和美尼尔氏病等可能也与人格-现实解体相关,相关的病史和实验室阳性发现可资鉴别。轻度到中度脑损伤后,在没有意识丧失状态下也可出现此种状态。

四、治疗原则

本章第一节概述中提及的主要心理治疗原则及方法皆适用。另外,应激控制策略、分散注意力的技术、降低感官的刺激、松弛训练和体育锻炼等也可能有效。可以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RIs)类抗抑郁药(如氟西汀)改善合并的抑郁症状,还可以酌情单用或合用其他精神科药物。

第五节 分离性恍惚障碍、附体性恍惚障碍

一、概述

分离性恍惚障碍(dissociative trance disorder)和附体性恍惚障碍(possession trance disorder)(又称为附体状态)以出现意识改变状态(altered state of consciousness,ASC)或非常意识状态(non-ordinary state of consciousness,NOSC)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