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278

此页尚未校对

恍惚(trance,ICD-10中文版译为出神)指一类与正常的、理性的清醒意识状态不同, 具有短暂性特征的意识状态。

意识改变状态是一种跨文化普遍存在的现象,存在于几乎所有民族的疗病手段或宗教、精神生活中。正常人也可以不知不觉间进入短暂、恍惚状态,但为时不长、程度较浅;也可在自愿情况下被诱发,然后恢复常态。催眠状态、销魂状态、入静、禅定等均是与此有关的专业或非专业概念。如果并非在此类文化相关的条件下诱导出现,而是在重大应激情况下发生,而且恍惚状态的严重程度较高、持续时间较长,就具有病理性质。

常见的病理性恍惚有分离性恍惚障碍、附体恍惚障碍。这两种通常发生于个体的障碍有时会以集体发作的形式发生。某些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出现的“文化相关综合征”与此有关。

对照既往文献和新近的德文文献,分离性意识障碍的内涵不应该仅限于意识朦胧性质的恍惚障碍及附体恍惚障碍。当前的两大分类对以前受重视而且目前我国临床仍常见的晕倒、昏睡、木僵等意识障碍甚少提及、定位不清;对分离性意识障碍与分离性运动障碍及其他分离障碍的关联也未加以足够关注。

二、临床特征

(一)分离性恍惚障碍

分离性恍惚障碍的特征是,患者在强大的外部刺激或内心冲突、压力之下,不由自主地出现意识改变状态,或丧失既往习惯的个人认同感(但不是由一种替代的身份感来代替)。意识朦胧,即刻环境意识范围缩窄,表现为对环境关注面减小,并选择性注意某种环境的刺激;对注意之外的环境刺激反应迟钝或不敏感,可以表现为智能缺损症状,如童样痴呆、假性痴呆;可以出现激烈的情感爆发,激越、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