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279

此页尚未校对

奋,尽情发泄,加上有限的运动、姿势和重复话语,让人感觉自己对自己失去控制。

(二)附体-恍惚障碍

附体-恍惚障碍,又称为附体状态,其特征是患者在某个时刻或某一阶段出现不由自主的意识状态的显著改变,个体原有的身份被新的个人身份所替代,后者的身份认同感受到某种精神、力量、神灵或另一个人的影响,伴随着不由自主的、通常被患者体验为被支配的行为或动作,事后对发作过程部分或完全遗忘。

以上两种障碍的症状并不是由于药物或物质的直接影响,不能解释为另一种精神和行为障碍或睡眠-觉醒障碍,也不是当地主流文化、宗教或精神活动的一部分(例如有些文化中的巫师常以进入恍惚状态、充当神媒来进行传统疗病仪式)。这些症状达到对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的功能领域造成重大损害的程度。

(三)分离障碍集体发作

分离障碍的集体发作,既往称流行性癔症(epidemic hysteria),多发生于常在一起生活、有相似文化价值观、封闭的人群中,如学校、宗教或公众场所。在面临公共卫生事件、灾难、政治-军事行动等重大威胁,出现谣言、恐慌的氛围下,如果有敏感个体表达躯体不适或表现出心理、行为失常,常成为“领头羊式的索引患者”,通过暗示和自我暗示,引起其他人感应性地发作相似症状。发作的症状形式、内容可以是个体层面的分离障碍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混合。较常见恍惚障碍、附体性恍惚障碍、身份障碍及神经症状障碍。

在群体性的宗教、疗病健身仪式及大型文体活动,以及有欺骗性、胁迫性质的洗脑或传销活动中,受到崇拜的权威型、魅力型人物,可能对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追随者发挥强大的暗示作用,引起许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