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282

此页尚未校对

查、对患病个体和群体的保护,舆情管控,提供现场精神卫生服务。急性期后应安排随访,进行康复性、陪伴性心理辅导。注意勿对个别患者(如首先发病者)给予过于特殊的待遇,以免引起继发的模仿。

对于与文化相关的集体发作,需要科学引导;对于有违法嫌疑的胁迫性、欺骗性精神控制活动,政府要防患于未然,依法加以取缔。

第六节 分离性身份障碍

一、概述

分离性身份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既往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患者身上存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身份或人格,每一种都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自我体验,有独特的与自身、他人和世界的关系模式。在患者日常生活中,至少有两种分离的身份能够发挥作用,并反复对个人的意识和心理进行控制,所有其他的分离性症状都可出现在患者身上:如遗忘、神游、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等,故症状异质性非常大。这些症状不能用其他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解释,并导致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领域中的功能受到严重损害。

人群中分离性身份障碍的患病率约为2%,女性多见,有报道85%~97%的患者发病与个体经历严重童年创伤密切相关,身体虐待和性虐待最为常见。

二、临床特征与评估

(一)临床特征

分离性身份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记忆的分离

患者有一段时间记忆缺失,这种缺失不是遗忘,因为当患者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