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285

此页尚未校对

1.患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状态,每一种有自己相对持久的感知、思维、与环境作用和自身的行为方式。

2.至少有两种身份或人格状态反复控制着患者的行为。

3.不能回忆某些重要的个人信息,其程度通常无法用健忘来解释。

4.这些障碍不是由于物质使用或其他医学情况所致。

(二)鉴别诊断

儿童富于幻想,常有丰富的白日梦,须与儿童病理性的分离性身份障碍仔细鉴别。

强迫症患者的对立思维与此不同,患者体验到的是同一个人(自己)有互相反对、抵触的观念,没有身份认同障碍。

诈病者常夸大、撒谎,利用症状来解释反社会行为;而分离性身份障碍患者通常会感到困惑、矛盾、羞愧,并因其症状和创伤史而苦恼。

此外,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人格障碍、神经认知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癫痫、躯体不适障碍、做作性障碍等均要与分离性身份障碍进行鉴别。

四、治疗原则

总原则和可用方法见本章第一节。

(一)心理治疗

认知干预可帮助患者逐渐认识到分离的部分,并逐渐整合。催眠治疗用来营造轻松的精神状态,可以在不太焦虑状态下讨论消极的生活事件,减轻闪回、分离性幻觉和附体体验等症状,去除隔离他们情感和记忆的心理屏障。家庭、夫妻治疗和系统理论有助于那些主观上将自我体验与家庭、同伴关系复杂化的患者,稳定家庭关系和处理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