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296

此页尚未校对

按照各专科疾病的基本方法对症治疗,改善功能(如功能性胃肠病可选择调节胃肠平滑肌收缩力或调节内脏敏感性药物)。

2.精神科药物

常用药物包括抗焦虑、抗抑郁药。荟萃分析显示,从临床疗效来评价,以减轻症状严重程度为评价指标,与安慰剂相比,以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为代表的新一代的抗抑郁药物显示有效;三环类抗抑郁药(TCA)与新一代抗抑郁药相比疗效相当;不同SSRI抗抑郁药相比以及SSRI与SNRI抗抑郁药之间相比疗效相当;单一药物治疗(SSRI)与联合用药(SSRI+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比,后者疗效可能优于前者。药物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滴定增加到有效剂量,同时严密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目前对躯体症状障碍进行药物治疗应权衡利弊之后使用。临床推荐药物联合社会心理干预的治疗策略。

(七)疾病管理多学科合作

躯体症状障碍的疾病管理需要躯体专科(或全科)与精神专科密切合作,形成多学科团队。首诊医生或者患者主要躯体症状的接诊医生从诊疗活动的最初就担任起疾病管理的一线力量,需要及早识别和进行处理,进行必要的转诊和会诊。精神科医生在躯体症状障碍的疾病管理方面具有专业优势,包括对于疾病识别、医患关系、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的指导。多学科团队可以包括多个不同的专业,对于躯体症状障碍而言,团队需要保持彼此沟通和治疗意见的一致。

患者需要定期随访,首诊医生或者患者主要躯体症状的接诊医生主要负责,或者多个专业共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