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336

此页尚未校对

第三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一、概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指在睡眠中由于上呼吸道反复发生完全阻塞(呼吸暂停)或部分阻塞(低通气)导致的睡眠呼吸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以睡眠中间歇性缺氧和睡眠片段化为特征,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认知损害甚至死亡的发生风险。近年研究发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病率远远高于既往认为的2%~4%,可高达9%~38%。肥胖是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肥胖程度越重,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越高。除此之外,年龄和男性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病率增加;绝经后女性患病率显著增加,接近男性患病率。另外,国人的颌面结构特征也是罹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他损害上呼吸道解剖或肌肉功能的因素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的危险因素,如疲倦、神经肌肉疾病。

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

上呼吸道保持开放主要是上呼吸道扩张肌的作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包括解剖学因素和非解剖学因素。传统观点认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上呼吸道解剖问题。颌面骨性结构异常(如小下颌)和咽部软组织(如扁桃体肥大、舌、软腭和脂肪等)体积过大均可导致上呼吸道狭窄,而增加上呼吸道堵塞的可能性。近年来,非解剖因素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生中的作用逐渐被认识到,包括低觉醒阈值、高环路增益(又称为呼吸控制系统的不稳定性)及上呼吸道扩张肌代偿反射不足等。总而言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主要是由于维持上呼吸道扩张和引发上呼吸道闭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