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35

此页尚未校对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酗酒等多重血管性危险因素人群、轻度认知障碍人群是重点防控群体,积极预防脑血管病可明显降低痴呆发生的风险。

第六节 帕金森病伴发的精神行为障碍

一、概述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或特发性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主要是由于黑质变性致使纹状体多巴胺不足,使多巴胺与兴奋性乙酰胆碱失去平衡,其特征性表现除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障碍等运动性症状外,还可伴发精神行为问题。30%~80%的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精神行为障碍。常见的精神行为症状包括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症状、认知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等。抑郁是国际公认的帕金森病最常伴发的精神症状,其危险因素为抑郁障碍家族史、既往抑郁障碍发作、女性、早发性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经精神症状。帕金森病伴焦虑的发病率为3.6%~40.0%,抑郁与焦虑障碍经常共存,共病率为14%,并可在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之前出现。帕金森病伴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和妄想的发生率为16%~75%,其中幻视22%~38%,幻听0%~22%,妄想5%,其危险因素包括痴呆、认知障碍、高龄(65岁及以上)、疾病持续时间延长、睡眠障碍、抑郁、视觉障碍,以及使用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认知障碍也是帕金森病的常见症状,即使在帕金森病早期也可有轻微的认知损害,约30%的帕金森病患者可能发展成痴呆,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痴呆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6倍,与年龄呈正相关,其危险因素包括帕金森病病情较重(特别是运动迟缓和僵硬)、高龄、出现幻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