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350

此页尚未校对

最常见于前半夜睡眠,且大多数在儿童期有发作史,将患者从睡行症或睡惊症发作期间唤醒,其意识相当混浊且缺少梦境记忆。梦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与暴力或恐怖梦境有关,并且可反复从睡眠中惊醒,但复杂性身体运动不常见,PSG存在肌张力弛缓。脑肿瘤可通过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与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相鉴别。

五、治疗原则与常用药物

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应尽可能停用或避免使用可能诱发或加重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药物。建立安全的睡眠环境尤为重要,比如将床垫放在地板上,用软物包裹家具的棱角,睡前移去潜在的危险物品,对玻璃窗进行安全性保护等。

根据观察性研究和临床经验,国内外治疗指南推荐治疗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药物主要是氯硝西泮和褪黑素,其中治疗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有效的药物证据最多的是氯硝西泮。睡前15分钟服用0.25~2.0 mg,最高剂量不超过4 mg的氯硝西泮可显著减少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行为和外伤的发生,但对老年患者、存在晚期神经变性疾病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应慎用。褪黑素也能有效控制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行为,且耐受性好、副作用较少,一般每晚3 mg起始,逐渐加量,大多数患者有效剂量为每晚6~18 mg。氯硝西泮和褪黑素均经肝脏代谢,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慎用。另外,也有报道使用卡巴拉汀、丙咪嗪、卡马西平、多奈哌齐、普拉克索、佐匹克隆等药物治疗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

六、疾病管理

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疾病管理的原则是安全管理,预防损伤;控制症状,减少发作;告知转归,定期随访。

(一)安全管理,预防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