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370

此页尚未校对

个体化原则。

1.抗精神病药物

由于偏执型、分裂型人格障碍在症状特征上与精神分裂症相似,抗精神病药物可以缓解精神病性症状和抑郁症状,一般小剂量用药,比如阿立哌唑、利培酮、奥氮平等。但一般不主张常规使用和长期应用,只有在出现异常应激、短暂性精神病症状时才是必要的选择。

2.心境稳定剂

边缘型、自恋型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情绪变化较大,常有冲动和自我伤害行为,故心境稳定剂、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控制冲动行为和愤怒情绪有明显的作用,与抗精神病药相比,心境稳定剂对这些人格障碍患者恢复整体功能的积极作用更明显。

3.抗抑郁药物

主要用于改善抑郁、焦虑情绪,减少患者对拒绝的敏感性,比如抗抑郁药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抑郁、强迫、敏感、易激惹包括攻击性和冲动性等有一定疗效。常用药物如氟伏沙明、氟西汀、舍曲林等。

4.抗焦虑药

比如苯二氮䓬类药物有助于缓解激越、焦虑和睡眠障碍等症状,常用药物如氯硝西泮、劳拉西泮等。

(二)心理治疗

考虑到药物治疗的局限性,心理治疗是目前人格障碍治疗的主要策略。心理治疗一方面创造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的治疗关系,提供支持和理解,另一方面帮助其认识人格问题的根源和影响,鼓励其改变适应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促进其人格重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偏执型、分裂型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极少主动寻求心理治疗。对边缘型、自恋型、依赖型和强迫型人格障碍进行心理治疗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