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392

本页已校对

人的性别予以否认。典型情况下,在学龄前就首次出现。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易性症

症状表现如前所述,且转换性别身份至少持续存在2年以上才能确立诊断,同时不应是其他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也不伴有雌雄同体、遗传或性染色体异常等情况。

(二)双重异装症

患者某一时刻穿着异性服装,暂时享受作为异性成员的体验,并无永久改变性别的愿望,也不打算以外科手术改变性别。最重要的鉴别点是患者在穿着异性服装时并不伴有性兴奋,就与恋物性异装症区别开来。

(三)童年性身份障碍

患者的症状表现必须在青春期前就已十分显著。须引起注意的是,在男女两性中都可能会出现对本身性别解剖结构的否认,然而满足如前所述的症状表现是极为罕见的,如果是与程式化的性角色行为不一致的状况,不应作此诊断。患有性身份障碍的儿童具有这样的特点:尽管他们因与家庭、好友的期望相冲突而苦恼,也因所受嘲笑和(或)排斥所痛苦,但他们却否认因性身份障碍而苦恼。只有正常意义上的男性或女性概念出现了全面紊乱时,才能考虑这一诊断,仅有女孩子像“假小子”、男孩子有“女孩子气”是不够的,而且一旦已经进入青春期此诊断便不能成立。

五、治疗原则与常用药物

由于性身份障碍患者情况复杂,且治疗与患者的性别特征、性取向密切相关,因此国际上倾向于通过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律等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多学科或跨领域的联合治疗小组对患者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