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402

此页尚未校对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从围生期至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通常为18岁)之前影响其发育的各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智力发育障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均是重要的原因。遗传因素包括单基因遗传疾病(如苯丙酮尿症)、多基因遗传疾病和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量和结构的改变,如21-三体综合征)等。环境因素包括孕产期至发育成熟前的各种有害生物学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

三、临床特征与评估

(一)临床特征

智力发育障碍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能力缺陷。根据其缺陷程度可分为以下等级:

1.轻度智力发育障碍

占智力发育障碍的85%以上。患者智商为50~69。患者在学习和理解复杂的语言概念和学习技能方面表现出困难。患者在幼儿期即可表现出语言发育延迟、理解和分析能力差、抽象思维发展落后,最终难以或只能勉强完成小学学业。大部分患者日常生活能自理。成年以后智力水平相当于9~12岁正常儿童。

2.中度智力发育障碍

占智力发育障碍的10%左右。患者智商为35~49。患者从幼年开始智力和运动发育均明显较正常儿童迟缓,发音含糊不清,词汇贫乏以致不能完整表达意思,不能适应普通小学的学习。生活技能差,经训练后能学会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在监护下可做简单重复的劳动。成年以后智力水平相当于6~9岁正常儿童。

3.重度智力发育障碍

占智力发育障碍的3%~4%。患者智商为20~34。患者出生后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