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42

此页尚未校对

梅毒可分为以下8种类型:无症状性神经梅毒、梅毒性脑膜炎、脑血管型神经梅毒、麻痹性痴呆、脊髓痨、脊髓脊膜炎和脊髓血管神经梅毒、梅毒瘤、先天性神经梅毒。2015年我国梅毒的发病数为433974例,发病率为31.85/100000,报告发病数仅次于病毒性脑炎和肺结核,居法定传染病报告数第3位、性传播疾病首位。

(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

神经梅毒的病因为苍白密螺旋体感染。未经治疗的早期梅毒中有10%最终可发展为神经梅毒。神经梅毒可发生在梅毒的任何阶段,脑脊液异常在早期梅毒患者中很常见,甚至在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梅毒患者中也很常见。神经梅毒早期主要以梅毒性脑膜炎为主,病理可见脑膜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炎症通常侵犯脑膜小血管,促使内皮细胞增生导致血管闭塞从而引起脑和脊髓的缺血坏死。此后炎症继续向皮质和皮质小血管侵犯,导致皮质神经元脱失和胶质细胞增生。麻痹性痴呆以皮质损害为主,进展缓慢。麻痹性痴呆的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机体对梅毒螺旋体的免疫反应。

(三)临床特征与评估

1.常见类型的临床表现

(1)梅毒性脑膜炎:常在原发性感染后1年内出现,症状与急性病毒性脑膜炎类似。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可累及脑神经,以面神经及听神经受累最为常见。神经系统查体常无阳性体征。

(2)脑血管型神经梅毒:常在原发感染后5~10年出现症状,症状取决于受累血管,表现为弥漫性脑膜炎合并局灶性病变,如偏瘫、截瘫、失语、癫痫样发作、意识改变等。可伴有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情绪异常、人格改变等前驱症状。头颅MRI可见脑膜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