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427

此页尚未校对

(4)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

(二)鉴别诊断

1.小舞蹈症

以舞蹈样异常运动为特征,常为单侧,无发声抽动,有风湿免疫感染的体征和阳性化验结果,抗风湿治疗有效。

2.肝豆状核变性

可出现肌张力增高的症状,同时有肝损害,主要为铜代谢异常所致,血浆铜蓝蛋白低于正常,可见角膜Kayser-Fleischer色素环。

3.分离转换障碍

症状多变,可出现肢体抽动,一般无发声抽动,症状变化与心理因素及暗示相关。

4.肌张力障碍

与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相关,一般停药后症状逐渐消失。

5.迟发性运动障碍

主要见于抗精神病药物长期大量使用或突然停药后,表现为不自主重复运动或怪异姿势,症状较固定单一,无发声抽动。

五、治疗原则与方法

(一)治疗原则

全面评估患者的抽动症状、共存症状及共患疾病,并评估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家庭环境、发育和成长的主要特点;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确立治疗方案;定期评估疗效与不良反应;建立医患治疗联盟,提高治疗依从性;尽最大可能改善预后。

短暂性抽动障碍通常可先给予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避免加重因素,如症状改善不明显,影响社会功能,则需进一步加强干预。对于持续性(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若抽动症状较轻,社会功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