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452

此页尚未校对

境、好争论/违抗的行为或怨恨的行为模式至少6个月。②这些行为的频率和强度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不吻合,小于5岁的儿童这些行为在大部分时间都有发生;5岁及以上的儿童每周至少出现1次。③这些行为干扰了周围情境,给自己或他人带来痛苦,或者对其自身的社交、教育等社会功能领域带来负面影响。

诊断对立违抗障碍时要确认这些行为不是由物质依赖、破坏性情绪失调障碍、抑郁障碍或双相障碍等疾病所导致,同时要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品行障碍以及正常的青春期“逆反”等相鉴别。

(五)治疗原则与方法

心理干预对对立违抗障碍有效。家长培训是有效减少儿童破坏性行为的方法之一,其重点包括增加家长的正向管教行为、减少过度严厉的家庭教养方法。同时针对家长和孩子行为的培训疗效优于单独培训家长,包括多元系统干预、合作性问题解决干预等方法。辩证行为治疗也可用于对立违抗障碍。

对立违抗障碍本身无特殊治疗药物。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药物,如哌甲酯、托莫西汀以及可乐定等可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病对立违抗障碍的治疗,这些药物在减少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症状的同时也能减少对立违抗症状。

(六)疾病管理

针对对立违抗障碍开展早期发现以及早期干预工作可以防止不良行为进展为更加严重的问题。一般说来对立违抗障碍发病越早,预后越差,发展为品行障碍的可能性越大。约有30%的早发对立违抗障碍会最终发展为品行障碍,约有10%的对立违抗障碍患儿发展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因此,对立违抗障碍的管理强调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特点、家庭功能以及可用资源等制定个体化的综合干预方案,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