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460

此页尚未校对

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每个年龄阶段均会有特定的恐惧,随着年龄的增长,恐惧程度下降。患有恐惧性焦虑障碍的患儿,其焦虑程度超过了正常的范畴,明知某些物体或者情境不存在危险,却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体验,远超客观存在的危险程度,这种恐惧情绪反复解释及劝解,仍然不能消除。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童年分离焦虑障碍

儿童与依恋对象(通常是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离别时而产生的过度焦虑,表现为:①对所依恋对象及自己发生不良事件(如遇到伤害、被绑架等)不现实、持久的忧虑与担心;②不愿意与依恋对象分离,因为不愿意分离而不愿意上学、不愿意独处;③经常做与分离有关的噩梦,与依恋对象分离时表现躯体不适及过分焦虑等。这种焦虑障碍发生于童年早期(起病于6岁前),排除儿童广泛性焦虑障碍、品行、精神病性障碍或使用精神活性物质障碍等相关诊断,病程至少4周。

(二)童年特定恐惧性焦虑障碍

临床特征为过分害怕特定物体或特定情境,并出现回避行为。主要表现为与发育阶段相适应的(某些恐惧具有显著的发育阶段特定性)持久或反复的害怕(恐怖),但程度异常,伴有明显的社交损害;不符合童年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也并非更广泛情绪、品行或人格紊乱,或者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病性障碍或使用精神活性物质障碍的组成部分;病程至少4周。

(三)童年社交焦虑障碍

在与陌生人(包括同龄人)的社交场合存在过度、持久的焦虑,表现为显著的不适与痛苦,有社交回避行为;对于自己的行为是否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