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463

此页尚未校对

第五节 特发于童年与少年的社会功能障碍

一、选择性缄默症

(一)概述

选择性缄默症(selective mutism,SM)通常起病于童年早期(5岁前),表现为患者对于讲话的场合及对象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患者在某些场合(如一级亲属)可以表现出充分的语言能力,但在某些特定场合(如学校、社交场合)却持续地不能说话。其发生需要排除器官功能障碍或语言理解障碍等原因。选择性缄默症可显著妨碍患者的学业成就或社交交流,其患病率为0.03%~1%,不同性别间无显著差异。

(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

选择性缄默症的病因与生物学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环境因素包括父母社交抑制、过度保护、过度严厉或角色缺乏,还与创伤、生活环境不稳定、语言环境的改变等有关。患者常伴有显著的气质特点,如行为抑制、负性情感等。该病与社交焦虑障碍在遗传方面有很大重叠。

(三)临床特征与评估

选择性缄默症最常出现的场所是学校或面对陌生成人时,可表现为无法开始说话,或无法回应别人对其说话,或偶发出呢喃或单音。有的患者可使用其他非语言方式与人交流(如某些手势、点头、微笑、书写等)。有的患者在不需要言语的场合可能表现出社交意愿。该病起病隐匿,多数患者在一级亲属面前表现正常。常于入学一段时间后因为始终不能达到学校对于儿童语言的要求,引起关注后被父母带去就医。

由于在需要语言表达的场合不能说话,患者难以与老师和同学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