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466

此页尚未校对

(1)儿科发育评估: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在内的完整体格检查。

(2)精神状况检查。

(3)认知功能和情绪行为测评:盖瑟尔婴幼儿发育商测评,韦氏儿童智力测评、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测评等。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等常规化验。

(5)辅助检查:脑电图、头颅MRI等。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童年反应性依恋障碍的基本特征是儿童和照料者之间缺乏依恋情感或依恋水平总体不足,患儿痛苦时很少寻求安慰,对安慰也很少有反应。在与照料者的常规互动中很少有社交情绪反应,正性情感表达减少或缺失。同他人互动中更多表现出难以解释的恐惧、悲伤和易激惹等负性情绪的发作。

童年反应性依恋障碍需与孤独症谱系障碍、智力发育障碍、抑郁障碍等相鉴别。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是社交交流障碍、局限的兴趣或仪式行为,且罕见有社会忽视病史;智力发育障碍患者通常会表现出与他们的发育水平相适应的依恋行为,而不会有反应性依恋障碍儿童中出现的正性情感减少和情绪调节困难;抑郁障碍的儿童虽然都有正性情感的减少,但仍然会寻求并回应来自照料者的抚慰。

(五)治疗与疾病管理

童年反应性依恋障碍的治疗主要是改善养育者与患儿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很多保护儿童有关的措施,涉及患儿家庭、学校、社会的通力协作,旨在为儿童建立有助于发展安全性依恋的社会环境,同时开展心理治疗,包括游戏治疗和家庭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