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467

此页尚未校对

三、童年脱抑制性依恋障碍

(一)概述

童年脱抑制性依恋障碍是一种与婴幼儿期极度不充分的照料模式有关,以长期的社交关系障碍为特征的儿童精神障碍。患儿持续表现出同发育年龄不适应的、与陌生成人主动交往和过度熟悉的行为模式。该病的诊断通常要求发育年龄在9个月以上。临床上相对少见,即使在有严重社会忽视病史的儿童中,也只有20%儿童患病。

(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

婴幼儿期严重的社会忽视和极度不充分的照料模式是该病唯一已知的风险因素。尚无证据表明2岁后才经历的社会忽视和不良养育模式与本病有关。

(三)临床特征与评估

1.临床特征

童年脱抑制性依恋障碍的主要表现为儿童经历了极度不充足的照料模式以后,出现主动与陌生成人接近和互动的行为模式,在与陌生成人接近和互动中很少或缺乏含蓄,表现为与正常儿童发育水平以及文化不相适应的“自来熟”的言语或肢体行为。患儿在陌生的场所中离开之后,也不会告知照料者。通常会毫不犹豫地、心甘情愿地与一个陌生成人离开。

2.临床评估

如怀疑患者可能罹患童年脱抑制性依恋障碍,建议对患者完善以下评估:

(1)儿科发育评估: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在内的完整体格检查。

(2)精神状况检查。

(3)认知功能和情绪行为测评:盖瑟尔婴幼儿发育商测评,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