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475

此页尚未校对

第十六章 成瘾行为所致障碍

第一节 概述

成瘾行为所致障碍是指与化学物质(如成瘾性物质)无关的一种成瘾形式,特点为反复出现的、具有强迫性质的冲动行为,尽管成瘾者深知此类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但仍然执意坚持,从而对躯体、心理健康甚至社会安全产生不良影响。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成瘾行为包括赌博障碍(gambling disorder)、游戏障碍(gaming disorder)。

自20世纪70~80年代起,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家观察到,某些外界的刺激行为也会引发一些与成瘾核心症状类似的行为,表现为反复出现、具有强迫性质的冲动行为,学者们开始重新考虑成瘾的内涵,并提出“非药物成瘾(non-drug addictions)”“非物质相关性成瘾(non-substance -related addictions)”“行为成瘾(behavioral addictions)”或“成瘾行为所致障碍(disorders due to addictive behaviours)”等术语来指代这些由环境线索诱发产生的类似物质使用所致障碍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如不可控制的赌博、进行网络游戏等。

美国精神病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APA)于1980年出版的DSM-Ⅲ提出“病理性赌博”的概念,将其归类于“冲动控制障碍”,后由于“病理性赌博”一词带有贬义色彩,在DSM-5中将其改为“赌博障碍”,并剔除了其中关于违法犯罪的条目(如曾有过伪造、诈骗、盗窃、挪用资金赌博等违法行为),归类于“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该诊断体系关于“网络游戏障碍”还没有达成统一的共识,因此,在DSM-5中将其作为一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临床现象放在附录中。

ICD-10中只纳入了“病理性赌博”,归类于“冲动控制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