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478

此页尚未校对

型和线下为主型两个亚型。在已发表文献中,病理性赌博的患病率在全球的差异较大,在美国普通人群中的终身患病率为0.4%~1.0%,但在有些国家和地区患病率可能更高,如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报告的现患病率分别高达1.2%(2008年)及1.8%(2013年)。

一、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

赌博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主要涉及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个性特征、心理及神经生物学等因素。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及非共享性环境因素均对赌博行为有影响,遗传因素对病理性赌博的影响大于普通赌博行为,男性赌博更多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而女性赌博更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病理性赌博者的家系成员中酒精等物质使用所致障碍及抑郁等精神障碍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问题性赌博与阿片受体基因(如OPRM1)及多巴胺受体基因(如DRD2)等奖赏系统相关基因有关。

(二)个性特征

赌博障碍与易冲动的个性特点密切相关。患者明知赌博等行为有害,但仍有完成该行为的强烈冲动,因而病理性赌博早期被归类于“冲动控制障碍”。赌博障碍的冲动控制问题与物质使用所致障碍患者的冲动控制失调类似,表现为对满足愉悦等需求的控制困难,较少考虑长远的结果。

(三)心理机制

精神分析学派强调患者存在“恋母情结”等早期心理发育问题;行为学派主要认为病理性赌博是通过巩固强化程序而习得的行为;认知学派强调认知歪曲在赌博行为发展和维持中的作用,关于赌博的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