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486

此页尚未校对

1.性格改变:孤僻懒散、撒谎、逆反敌对、兴趣改变。

2.心理问题:如强迫性人格、人际关系障碍、焦虑抑郁、敌对、偏执突出、躯体化症状等,过度沉溺电子游戏提供的虚拟角色往往容易导致迷失自我、对现实中的自我缺少正确认识,诱发多种心理问题。

3.躯体问题、精神行为问题:躯体问题包括睡眠不足、昼夜节律紊乱、营养不良、胃溃疡、癫痫发作等,严重者可因久坐形成下肢静脉栓塞,甚至引发肺栓塞而猝死;精神行为问题包括易怒、焦虑、攻击性言行、抑郁、负罪感等。

4.共病:游戏障碍常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双相障碍、睡眠障碍、人格障碍、社交恐惧症等其他精神障碍共病。

(二)临床评估

重视在普通人群尤其是儿童青少年中对游戏障碍进行筛查评估,做到早期识别、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对于改善干预效果、提高成本效益、减少患者及其家庭的痛苦和负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使用美国精神病协会推荐的网络游戏障碍诊断的9条标准进行快速判断。量表内容和评分方法见表16-2。

游戏障碍患者可能伴有多种躯体或精神行为问题,应对疑似患者进行全面系统评估。评估内容包括:

1.是否有游戏障碍及其严重程度。

2.是否有躯体健康问题或精神健康问题。

3.学业、职业、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生活质量等社会功能情况及与之相关的背景信息。

4.游戏障碍合并其他精神行为障碍情况。

5.影响治疗及康复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如患者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