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pdf/76

此页尚未校对

投射到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海马和杏仁核等不同脑区形成的神经环路。此环路参与奖赏效应(愉悦和欣快感),此环路中多巴胺系统功能上调得越高,机体产生的欣快感就越强,形成的成瘾相关的记忆就越牢固。

(二)代偿性适应

精神活性物质进入体内后,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神经生物学改变。以阿片为例,阿片通过激活阿片受体,间接上调VTA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也通过如上所述的分子机制引起多巴胺系统发生受体前、受体和受体后的代偿性适应改变。上述改变最终导致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生化过程发生可塑性改变,构成了特定的代偿性的适应性变化。

(三)耐受与戒断

由于代偿性适应机制,使机体对精神活性物质代谢增加和(或)受体相关信号转导发生变化。如阿片类能使阿片类受体内吞(阿片受体从细胞膜表面受体转到细胞内)从而增加机体对阿片类的耐受。长期饮酒,能使酒精代谢酶活性增加,使酒精代谢加快,从而提高机体对酒精的耐受作用。

在这种代偿性适应的情况下,机体产生新的平衡点,如果突然撤药或使用受体阻断剂就会打破这个平衡,引起蓝斑及周围灰质内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放电增强,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影响中枢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导致戒断症状的出现。

(四)复吸与敏化

复吸是指戒断后,再次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并回到戒断前的状态。导致复吸的原因很多,如小剂量药物、与用药相关的环境和线索(人员、地点、与过去用药相关的物品等)以及应激都能触发强烈的渴求并引发复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