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已校对
信,請更問包羲。」至哉言也,學者宜盡心焉。
- 〈《大全》〉程子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一言以蔽之,曰天地以生物爲心。
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 〈程傳〉天地二氣交感而化生萬物,聖人至誠以感億兆之心而天下和平。
恆:亨,無咎,利貞。利有攸往。
《彖》曰:恆,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恆。「恆,亨,無咎,利貞」,久於其道也。天地之道,恆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恆,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大壯:利貞。
《彖》曰: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大壯,利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 〈程傳〉天地之道,常久而不已者,至大至正也。
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拆。
- 〈程傳〉天地之氣開散,交感而和暢,則成雷雨;雷雨作而萬物皆生發甲拆。天地之功,由解而成。
天施地生,其益無方。
- 〈程傳〉天道資始,地道生物,天施地生,化育萬物,各正性命,其益可謂無方矣。
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
- 〈程傳〉天地相遇,則化育庶類,品物咸章,萬物章明也。
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 〈大全〉雲峯胡氏曰:《咸》之情通,《恆》之情久,聚之情一。然其所以感、所以恆、所以聚,則皆有理存焉。如天地聖人之感,《咸》之理也;如日月之得天,聖人之久於其道,《恆》之理也。《萃》之所謂聚,以正順天命,聚之理也。
天地革而四時成。
- 〈程傳〉天地陰陽推遷改易而成四時,萬物於是生長成終,各得其宜,革而後四時成也。
《彖》曰: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歸妹,人之終始也。
- 〈程傳〉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交感,男女配合,天地之常理也。天地不交,則萬物何從而生?女之歸男,乃生生相續之道。男女交而後有生息,有生息而後其終不窮。前者有終,而後者有始,是人之終始也。
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
- 〈程傳〉天地之運,亦隨時進退也。
天地節而四時成。
- 〈程傳〉天地有節故能成四時,無節則失序也。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 〈本義〉「天地」者,陰陽形氣之實體;「乾坤」者,易中純陰純陽之卦名也。「卑高」者,天地萬物上下之位;「貴賤」者,易中卦爻上下之位也。「動」者,陽之常;「靜」者,陰之常。「剛柔」者,易中卦爻陰陽之稱也。「方」,謂事情所向,言事物善惡,各以類分。而「吉凶」者,易中卦爻占決之辭也。「象」者,日月星辰之屬;「形」者,山川動植之屬。「變化」者,易中蓍策卦爻,陰變爲陽,陽化爲陰者也。此言聖人作《易》,因陰陽之實體,爲卦爻之法象。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
- 〈本義〉此言易卦之變化也。六十四卦之初,剛柔兩畫而已,兩相摩而爲四,四相摩而爲八,八相盪而爲六十四。
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 〈本義〉此變化之成象者。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 〈本義〉此變化之成形者。此兩節,又明易之見於實體者。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 〈本義〉知,猶主也。乾主始物而坤作成之。承上文男女而言乾坤之理。蓋凡物之屬乎陰陽者,莫不如此。大抵陽先陰後,陽施陰受。陽之輕淸未形,而陰之重濁有迹也。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