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09 (1700-1725).djvu/20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乾象典

 第二十六卷目錄

 七政部彙考三

  明鄧玉函測天約說大圜名數 七政視差圖說

  湯若望新法曆引五緯異行 五緯緯行 五星伏見

  遠鏡說月初四及上弦形圖說 金星消長上下弦圖說 太陽本體圖說 四星隨

  木圖說 土星圖說

  渾天儀說七政

  天步真原日月五星之性 日月五星之權 日月五星之次權

乾象典第二十六卷

七政部彙考三

《明鄧玉函測天約說》

《大圜名數》

問:「七政中復有上下遠近否?」曰:「有之,月最近也。何以 知之有二驗:其一能掩日五星也。」

月掩日而日為食,不待論也。唐交宗泰和五年二月甲申,月掩熒惑。六年四月辛未,月掩填星於端門。九年六月庚寅,月掩歲星於太微。武宗會昌二年正月壬戌,月掩太白於羽林,是月掩五星也。

其二,循黃道行二十七日有奇而周天,餘皆一年以 上,是「七政中最速也。」

問「行度遲速,以別遠近,是則然矣。太白辰星與日同 一歲而周,為無遠近乎?」曰:「舊說或云日內月外,相去 遼絕,不應空然無物,則當在日天之下;或云在日天 之上。二說皆疑,了無確據。若以相掩正之,則大光中 無復可見。論其行度,則三曜運旋,終古若一。兩術既 窮,故知從前所論,皆為臆說也。獨西方之國,近歲有」 度數名家,造為望遠之鏡,以測太白,則有時晦,有時 光滿,有時為上下弦計。太白附日而行,遠時僅得象 限之半,與月異理,因悟時在日上,故光滿而體微。若地 日星參直則不可見稍遠而猶在上則若幾望之月也《時在日下》則晦,三參直故晦稍 遠而猶在下若復蘇之月體微而光耀煜然在旁,故為「上下弦也。」辰星體 小,去日更近,難見其晦明。因其運行不異,太白度亦 與之同理。

問:「熒惑、歲星、填星孰遠近乎?」曰:「熒惑在歲、填星之內, 在日之外,何者?一為其行黃道,速於二星,遲於日也。 歲星在其次外,其行黃道,速於填星,遲於熒惑也。填 星在於最外,其行黃道最遲也。又恆星皆無視差,七 政皆有之,以此明其遠近」,又最確之證,無可疑者。 問:「何為視差?」曰:「如一人在極西,一人在極東,同一時 仰」觀七政,則其躔度各不同也。七政愈近人者差愈 大,愈遠者差愈小。月最大,日次之,熒惑次之,歲星又 次之,填星最小,幾於無有。故知月最近,填星最遠也。

七政視差圖

七政視差圖

《七政視差圖說》

如上圖,丙為地,甲為東目,乙為西目。甲望戊月在己 度,乙則在庚度;甲望丁星在辛度,乙則在壬度,己庚 差大,則月去人近,辛壬差小,則星去人遠也。

問:「東西相去,即是極遠,何以得同在一時,仰觀七政?」 曰:「此在一時一地,亦可測之。特緣算數所得,難可遽 明,故以東西權說。若月食,則亦東西同時,兩地並測, 亦足諗知也。」

《湯若望新法曆引》

《五緯異行》

「土木、火金水五曜,名為緯星」者,謂其日有近南近北 之行,與恆星異也。夫五緯之行,各有二種:其一為本 行。如填星約三十年行天一周日二分;歲星約十二 年一周天,日五分;熒惑將滿,二年一周天,日三十五 分。太白、辰星皆隨太陽,每年旋天一周,各有盈縮,各 有加減,分各有本天之最高與最衝,即其最高,又各 有本行。論其行界。亦分四種。非若《回回曆》總一最高 也。其二在於本行之外。西法稱為歲行。蓋各星會太 陽一次成一周也。因此歲行之規。亦名小輪推知各星順 逆留疾諸情。故依新法圖五緯各有一不同,心圈一 均,圈一小輪。凡星在小輪極遠之所,必合太陽,其行 順而疾,其體見小。凡在小輪極近之所,其行逆而疾, 其體見大。土木火行逆,則衝太陽,金水。行逆,夕伏而 合;行順,晨伏而合。其各順行轉逆,逆行轉順之兩中 界為留,留非不行,乃際於極,遲行之所也。留段前後, 或順或逆,皆有遲行。其土木火行逆即衝太陽,而金 水則否者。綠土木火之本天,大皆以太陽為心而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