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09 (1700-1725).djvu/52

此页尚未校对

時多,合時少,故日月不食時多,食時少,以此。

《景之作用》

月與地,若各以其景相酬報然。如月朢,則地景隔日 光,令月不受照,有時失滿光,有時全失光也。至月朔, 則月體隔日光,令地不受照,有處射滿影,有處留少 光而已。《說三章》。

一曰「月食于地景○。」月食在朢,緣日月相對,其理明 矣。獨謂闇虛為地景者,或致疑焉。今解之,月對日受 光,藉非日月之間有不通光之實體為其映蔽,則何 繇阻日光之直照?若天體及空中之火,空中之氣,皆 通明透徹,不能作障,使月失光也。即金水二星亦是 實體,有時居日月之間,然其景俱不及地,况能過地 及月乎?則知能掩月者,惟有地體。一面受光,一面射 景,而月體為借光之物,入此景中,無能不食,半進而 半食矣,全進而全食矣。

「二曰日食者,月揜之○恆言。月在內去人近,日在外, 去人遠,故定朔時,月體能揜日光是已。第金水二星 亦皆時在日內,又皆不通光之實體,水星雖小,金星 則大於月也,何獨月能食日乎?」曰:「二星雖有時在日 內,則去人甚遠,遠則視徑見小,不能揜日百分之一 二,而日光甚盛,所虧百之一二,非目力所及。且二星 比」月去日更近,所出銳角之景更短,不能及地面也。 若月體之大,雖不及太白,而去地甚近,去日甚遠,一 指足蔽泰山,又何疑乎?由此言之,求一實不通光之 體,全揜日體者,惟月為能。又自西而東,不及三十日 而周,其行度較于諸天最為疾速。故每朢定朔,皆同 經度,皆能有食。其不食者,繇距度不及交耳。

三曰「因景之徑,生多變易○。月以距度廣狹為食分 多寡:一因去交有遠有近,去黃道中線有正有偏,一 因入地景有淺有深故也。」今論其全食者,而大小遲 疾,猶多變易,曾非一定。蓋日在自行本天,月在小輪, 相距遠近往往不等。日距月近,「較距遠時更照月體 之多,分從月體出景更短,其景至地更小,則日雖全 食」,月體見小,歷時亦速也。日與地亦然,以兩體相距 之遠近為地景之大小。使月食時入于地景,在其近 末之銳分,則闇虛之體見小食分少,歷時速。皆因三 體之相距遠近以生大小遲疾。地景、月景皆無一定 之徑,致令隨時變易如此○。若月景、地景二徑之小 大又自不等。故日食盡於食既而月,則食既以後,尚 有既內餘分。蓋地景大於月景,故兩食皆全,其虧復 遲疾,無能不異矣。又月食天下皆同,日食則否。日食 則此地速,彼地遲,此地見多,彼地見少;此地見偏南, 彼地見偏北,無不異也。月食則凡居地面者,目所共 見,其食分大小同,虧復遲疾同,經歷時刻同,唯所居 不同子午線者,則見食之時刻先後不同耳。蓋月一 入景,失去借光,更無處可見其光也。又概論天下日 食,應多于月食,為二徑折半,其近交時,加以南北視 差,易相逮及。故論一方,則日食應少于月食,為月食 共見,日食因地故。

《日月食合論》

日食與月食不同勢,食日謂之障食,食月謂之藏食。 何謂「障食?」日為諸光之宗,月與星皆從受光焉。月之 食日,非真食日也。《定朔》則地與月與日自下而上為 一線相參直。月本暗體,今在日與地之間,以暗體之 上半受光于日,以下半射景於地,如屏蔽然,特能下 揜人目,而不能上侵日體,日之原光自若也。是故人 見為食,而實非食也。何謂「藏食?」定朢則日月相對,日 光正照之,月體正受之,人目正視之。若于此際經度 相及,適及兩交,日與地與月亦為一線相參直,而地 在日與月之間,地既暗體,以其半體受光于日,以其 半體射景于月。若月體全入于景中,則純為晦魄,必 待出于景際,然後蘇而生明,如沒而復出者然。是則 可謂真食也。總之日月兩曜,若同行一道之上,則每 朔每望無不食矣。日月、地三體,若并不居一直線,則 永無食矣。惟各行於一道,時及於兩交,故日與月皆 隔五月而一食,或六月而一食。歲歲大率有之。不食 者半食於夜,日食則此方所見,他方所不見耳。其食 也,日體恆居一直線之此界,其彼界則月體地體疊 居焉。月居末界,即月面之日光食於地景矣。「地居末 界」,即地面之日光食於月景矣。

日月交食總圖

日月交食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