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09 (1700-1725).djvu/59

此页尚未校对

日月地半徑視差圖

日月地半徑視差圖

《日月地半徑視差圖說》。

「曆法屢經修改而漸密,然測候之時,較推步之數,往 往未盡合者。古人但知以天定度,未悟以地合天也。 地居天中,雖云微渺,然析其廣輪,則周圍數萬里;計 其直徑,則中邊亦萬餘里,人物環居其上,目力止憑 地面所見,而天行樞軸在心,立法必以地心為準,故 其差數一生於地勢焉。有地心,有地面,相距為一半」 徑,於是從地心而推日月實度所在,又從地面而得 日月視度所在,此一端也。一生於天體焉,有日天,有 月天,遠近各與地半徑為比例,于是日天遠,而實度 與視度之差少,月天近,而視度與實度之差多,此二 端也。又一生于地上之高度焉,有地平,有天頂,日月 出地,漸升而高,于是近地平則實度與視度之差多, 近天頂則視度與實度之差少。大抵漸高漸少,至天 頂則無差,此三端也。如下圖地心出直線,指日月實 度相合,及地面出直線,指日之視度在實度之下,又 指月之視度亦在實度之下,而井在日視度之下。日 天遠而月天近,故差不同如此。上圖地面出直線,指 日月視度相合,及地心出直線,指日之實度在視度 之上,又指月之實度亦在視度之上,而并在日視度 之上。日天、月天,遠近不同,故差不同如此。又上圖高 而近天頂,視差少,下圖卑而近地平,視差尢多,此差 恆降高為卑。測高度者,必于測高內加其時之差,而 後得實高。推交會者,必于實會加減其時之差,而後 得視會。此差為薄蝕凌犯之至要,而皆地半徑之所 生,亦曰《地半徑視差》,亦曰高卑差。

日月部總論

《易經》。

《豫卦》

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

大全厚齋馮氏曰:「日月之行景,長不過南陸,短不過北陸,故分至啟閉,不差其序,以順陰陽之氣而動也。」

《繫辭上傳》

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陰陽之義配日月,

禮記

《樂記》

煖之以日月。

萬物之生,必須日月煖煦之。

《祭義》

「日出於東,月生於西」,陰陽長短,終始相巡,以致天下 之和。

《哀公問》

公曰:「敢問君子何貴乎天道也?」孔子對曰:「貴其不已, 如日月東西相從而不巳,是天道也。」

《孔子閒居》

《日月無私照》,

宋邵子皇極經世

《觀物外篇》

「日朝在東,夕在西,隨天之行也。夏在北,冬在南,隨天 之交也。天一周而超一星,應日之行也。春酉正,夏午 正,秋卯正,冬子正,應日之交也。日以遲為進,月以疾 為退,日月一會而加半日,減半日,是以為閏餘也。日 一大運而進六日,月一大運而退六日,是以為閏差 也。日行陽度則贏,行陰度則縮,賓主之道也。月去日」 則明生而遲,近日則魄生而疾,君臣之義也。陽消則 生陰,故日下而月西出也;陰盛則敵陽,故日朢而月 東出也。天為父,日為子,故天左旋,日右行。日為夫,月 為婦,故日東出,月西生也。日月相食,數之交也。日朢 月則月食,月掩日則日食,猶水火之相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