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10 (1700-1725).djvu/4

此页尚未校对

則月食,值星則星亡。」今曆家月朢行黃道,則值闇虛 矣。值闇虛有表裏深淺,故食有南北多少。

《宋史》

《天文志》

月為太陰之精,女主之象,一月一周天。

凡月之行歷二十有九日五十三分而與日相會,是 謂「合朔。」當朔日之交,月行黃道,而日為月所揜,則日 食。若日月同度于朔,月行不入黃道,則雖會而不食。 月之行在朢,與日對衝,月入于闇虛之內,則月為之 食。

《元史》

《曆志》

日平行一度,月平行十二度十九分度之七,一晝夜 之間,先日十二度有奇,歷二十九日五十三刻,復追 及日,與之同度,是為經朔。

《性理會通》

《王可大象緯新編》

月之晦朔弦朢,曆於日之義也。月會日而明盡,故曰 「晦。」初離日而光蘇,故曰「朔。」月與日相去四分天之一, 如弓之張,故曰「弦。」月與日相去四分天之二,相對故 曰「朢。」

《陽瑪諾天問略》

《月天為第一重天及月本動問答》

問:太陰在何重天?曰:「第一重天,最近于地者是也。吾 徵之,日食由于月,揜其光且恆見月體能揜水與金 星,則月天必屑其下矣。依表景之理,亦可徵也。立表 取景,光體遠于地面得景短,光體近于地面得景長。」 今西國曆家以表景測驗日月高下,日輪高于地平 五十度,月輪亦高于地平五十度,然而所得日光表 景則短,月光表景則長也。

日月表景長短圖

日月表景長短圖

《日月表景長短圖說》。

如右圖,「甲乙為地平,丙為表,視日輪高于地平五十 度,月輪亦高五十度,即日光從表端至丁,月光從表 端至戊,戊影長于丁影明也。是知月天必在其下而 近于地面」也。

月天南北二極各離宗動。天之極二十三度半,與日 天同,故月行亦交黃道,而其躔黃道,非如日輪也。日 輪恆行黃道一路,月輪之路非一,乃出入黃道南北 五度。故中國曆家曰:「月有九道,其出入相交處,謂之 龍頭龍尾。」詳見前《日食圖》。月本動,自西而東,每日約 行十三度有奇。朔時日月同度,至第三日及第四日, 即見月輪在日輪之東至上弦,離太陽九十度;朢日 正相對百八十度半周天。非月行最疾,何能離日如 是乎?然其自東而西,日月諸星其動並同,無有疾遲, 以其皆為宗動天所帶故也。

問:「月光每日不同,何故?」曰:「月體及諸星之體,與本天 之體一也。第天體透光如玻璃,而月與星之體堅凝, 不能透光耳。故日光全照月天,天體直透,不能發光。 月星堅凝不透,故耀日光而發照焉。徵之朔日及上 下弦可知也。月體無光,恆借太陽之光,故日光照及 其體則明,不及其體則暗。如使月本有光,則近于日」 遠于日,其光恆一,絕無消長矣。今朔則月全無光,上 弦漸長,下弦漸消,必借于日明也。日天在上,月天在 下,日光在月,恆照半體。朔日日月同度,月正居日之 下,日光獨照其向上之半,不照其向下之半。人居地 上,獨能見其無光之下半,而不見其有光之上半,故 朔之日視月全無光也。過朔日則月東行而漸離于 日,日輪在西,月亦受光于西,愈近于日,日光愈照其 上面;愈遠于日,日光愈照其下面,以離太陽有遠近, 故其光無時不消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