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12 (1700-1725).djvu/46

此页尚未校对

張子正蒙

《參兩篇》

陰性凝聚,陽性發散,陰聚之陽必散之,其勢均散。陽 為陰累,則相持為雨而降;陰為陽得,則飄揚為雲而 升。故雲物班布太虛者,陰為風驅,斂聚而未散者也。 凡陰氣凝聚,陽在內者不得出,則奮擊而為雷霆;陽 在外者不得入,則周旋不舍而為風。其聚有遠近虛 實,故雷風有小大暴緩。和而散,則為霜雪雨露;不和 而散,則為戾氣曀霾。陰常散緩,受交於陽,則風雨調, 寒暑正。

朱子語類

《風》

風只如天相似,不住旋轉。今此處無風,蓋或旋在那 邊,或旋在上面,都不可知。如夏多南風,冬多北風,此 亦可見。

《橫渠》云:「陽在外者不得入,則周旋不舍而為風。」陰氣 凝結於內,陽氣欲入不得,故旋繞其外,不已而為風, 至吹散陰氣盡乃已也。

因言「丘墓中棺木能番動,皆是風吹」蓋風在地中,氣 聚出地面又散了。

坤輿圖說

《風為乾熱之氣》

夫風之本質,乃地所發,乾熱之氣,有多端可証。一、試 「《春秋》時多風,何也?是時空際多聚乾熱之氣。二、曉晨 時多風,何也?日出而升,必攝多氣。三、雪化時多風,何 也?雪內多有乾氣,是氣將分別於冷濕,故生風。四、空 際忽見火色,知後必有風,何也?火者乾熱之氣所致 也。五、風愈大而物愈燥,何也?風之元質乾熱故也。」由 是可知空際之氣雖動,時或生風,亦能如風之清涼 人物。然其實與風不同,則風之元質,多屬乾氣,而乾 氣中或亦有濕氣參之。故春時之風與海上之風,多 致物朽,可以為驗。大海中黃道之下,恆有東風,故船 往西行者,必宜順風,則行而疾;如東行,則逆風而遲。 蓋太陽從冬至迄夏至,輪轉恆行黃道下,而其爆煖 不絕,照於空際正對之氣,令之沖上。然其故恆隨太 陽從東而西,則東邊之風氣必後隨之,而恆補前氣 之缺矣。大海之水亦然,恆隨太陽從東而西。蓋太陽 西行,無一息之停,以其爆熱恆照,而吸西海之水氣, 令之上沖而成雲霧。因而在西之水面比在東之水 面恆卑。蓋東高西卑,則海水從東而西流,以補其缺; 此自然之理也。

「夫乾熱氣騰上,至於中域,為冷寒氣所扼,既不得上 而性輕,又不得下,則必至橫飛也。又其飛之速遲強 弱,由於氣之眾寡清濁,及其上沖之力與勢也。蓋氣 之沖上者疾急,一值阻扼,其退飛亦必速迅,由是可 知風飛時,其前後左右之氣,無不動而隨之者,是以 氣動為風者,亦必有故也。」或問「旋風何若?」曰:「上所論 乾熱之氣,入數雲內,復各爆出,適相撞結,因各隨所 向之地,互相推逐,以成旋輪。譬之川水,其急流時,忽 值山石阻遏,無由可出,即回而為旋窩也。又譬之諸 風,凡從廣闊之地歸入隘巷,而無路可出,必回旋矣。 是風在平地,值物多起;在海中,值舟多沉。」

夫風有多利,姑舉四端:其一,拂動近氣,令就平和,以 利呼吸。人與諸生,緣此以免閉塞之傷。蓋近氣無風, 則積聚不散,有傷生命故也。其二,帶雲成雨,以滋內 地。蓋內地氣微,旋生旋滅,力不足成雲雨之功。惟大 海廣受日照,猛起濕熱之氣,蓬蓬勃勃,升至中域。太 陽返照,光力不及之際,遂乃變熱而涼,先結成雲,漸 散成雨,然使無風帶入內地,則濕氣所成,雲雨復歸 初升原處,何由利內地之人乎?其三燥地所餘潮氣, 悅生動物,速熟諸果。其四「助舟楫之力,以通貨財,以 利天下」是也。

風部藝文一

《風賦》
周宋玉

楚襄王遊於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 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 耶?」宋玉對曰:「此獨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王 曰:「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高下而加 焉。今子獨以為寡人之風,豈有說乎?」宋玉對曰:「臣聞 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託者,然則風氣殊焉。」 王曰:「夫風始安生哉?」宋玉對曰:「夫風生於地,起於青 蘋之末,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緣太山之阿,舞 於松柏之下,飄忽淜滂,激颺熛怒,耾耾雷聲,迴穴錯 迕,蹶石伐木,梢殺林莽。至其將衰也,被麗披離,衝孔 動楗,眴渙粲爛,離散轉移。故其清涼雄風,則飄舉升 降,乘凌高城,入於深宮,邸華葉而振氣,徘徊於桂椒 之間,翱翔於激水之上,將擊芙蓉之精,獵蕙草,離秦 蘅,概辛夷,被荑楊,迥穴衡陵,蕭條眾芳,然後徜徉中 庭,北上玉堂,躋於羅幃,經於洞房,迺得為大王之風 也。故其風中人狀,直憯悽惏慄,清涼,增欷清清泠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