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13 (1700-1725).djvu/111

此页尚未校对

劉得仁詩。「綴草涼天露。」

《薛逢詩》:「松杉露滴無情淚。」

《賈島詩壇》,「松涓滴露。」

溫庭筠詩:「露點如珠落卷荷。」

劉滄詩:「一洞曉煙留水上,滿庭春露落花初。」

鄭谷詩:「漸曉禾中露。」

《韓偓》詩:「但覺夜深花有露,不知人靜月當樓。」卷荷 忽被微風觸,瀉下清香露一杯。

《杜荀鶴》詩:「江月漸明汀露濕。」

江為詩,「月寒花露重。」

宋林逋詩:「粉竹亞梢垂薄露。」

蘇軾詩:「竹露浩如瀉。」荷花夜開風露香,微月半 隱山,圓荷爭瀉露。

《米黻詩》:「天低月露濕秋衣。」

陸游詩。「重滴竹梢露。」一堤草露明晨照,

薛季宣詩。「天空月白不見人。無聲露滴蘋蓑濕。」 僧惠崇詩。「露重忽翻荷。」

元吳景奎詩:「半夜起來山月白,滿天清露灑衣裳。」 張翥《對月》詩:「落葉有光時墜露。」

《薩都剌》詩:「天清曉露涼。」

楊維楨詩:「魚動輕荷墜露香。」

明劉基詩:「草頭錯認驪珠吐自是西風白露團」 王澤詩:「閒將一掬芙蓉露乞與神龍作雨香。」

露部紀事

《吳越春秋》:吳王欲重刑,諫者死。舍人曰:「園有蟬,悲鳴 飲露,不知螳螂在後;螳螂捕蟬,不知黃雀之在其後。 臣執彈丸欲取黃雀,不覺露沾衣。如此皆欲得其前, 不顧其後。」

《說苑》: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 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遊於後園,露沾其 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 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 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 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 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吳王曰:「善 哉!」乃罷其兵。

《漢武故事》:「承露盤,仙人掌擎玉盤,為取雲表之露。」 《三輔故事》:「漢武帝以銅作承露盤,高二十丈,大十圍, 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飲以求仙也。」

《述異記》:「吳猛將子弟登廬山,過石梁,見一老坐桂樹 下,以玉盃承甘露與猛。」

《博物志》:「渚沃之野,民飲甘露。」

《搜神後記》:「會稽盛逸嘗晨興,路未有行人,見門外柳 樹上有一人,長二尺,衣朱衣冠冕,俯以舌舐樹葉上 露,良久,忽見逸,神意驚遽,即隱不見。」

《拾遺記》:「鬱夷國西有含明之國,綴鳥毛以為衣,承露 而飲。」

《齊諧記》:弘農鄧紹,嘗八月旦入華山採藥,見一童子 執五綵囊,承柏葉上露皆如珠滿囊。紹問曰:「用此何 為」,對曰:「赤松先生取以明目。」言終便失所在。今世人 八月旦作眼明袋,此遺象也。

《開元天寶遺事》:「貴妃每宿酒初消,多苦肺熱。嘗凌晨 獨遊後苑,傍花樹以手攀枝,口吸花露,藉其露液潤 於肺也。」

《雲仙雜記》:「伍貫卿居沅陵,家有李花一株。月夜,奴婢 遙見花作數團,如飛仙狀上天去。花上露水倏然作 雨數千點,花亡矣。」

柳宗元得韓愈所寄詩,先以「薔薇露盥手薰玉蕤香」 後發讀,曰:「《大雅》之文,正當如是。」

《續博物志》:「勒畢國人長三寸,有翼,善言語戲笑,因名 語國。」飲丹露為漿。丹露者,日初出有露汁如朱也。 楊文公《談苑》:「金陵宮中人採薔薇,水染生帛,一夕忘 收,為濃露所漬,色倍鮮翠。」

《雞肋編》:「米芾作文狂怪,嘗作詩云:『飯白雲留子,茶甘 露有兄。人不省』」,露兄故嘗叩之,乃曰:「只是甘露哥哥 耳。」

《元史阿沙不花傳》,「阿沙不花嘗扈從上都,方入朝,而 宮草多露,跣足而行。帝御大安閣,望而見之,指以為 侍臣戒。」

《秋澗集》:汲郡人。元翰林學士王惲母先亡,葬於沁曲。 後十年,其父亦亡,將合窆焉。元堂既闢,有二黃雀飛 出。已而母柩蓋珠露凝綴,晶明煥爛,駢羅角結,若寶 幢瓔珞之狀。且清香襲人,移刻乃晞,觀者莫不異之。 《明外史宋濂傳》:「帝嘗調甘露於湯手酌以飲濂曰:『此 能愈疾延年,願與卿共之』。」

《在田錄》:「張王基,本舊治也。生一草,結實如小紅燈,夜 則開之以承露,人取飲之,百病自愈,人呼為天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