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13 (1700-1725).djvu/39

此頁尚未校對

照並行」之象。

《小過卦象》曰:山上有雷,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 乎哀,用過乎儉。大全丘氏曰:「雷,陽聲也。方伏於地中,其 聲未發,於卦為《復》,及出於地上,其聲和暢,於卦為《豫》。 在於天上則震薄宇宙,於卦為《大壯》。今在於山上則 巳離於地,未升於天,其聲《小過》而已。」

《繫辭上傳》:「鼓之以雷霆。」

《說卦》:「雷風相薄。」大全臨川吳氏曰:「《震》東北,巽西南,雷從 地而起,風自天而行,互相動激也。」

雷以動之,大全節齋蔡氏曰:「動則物萌。」

帝出乎《震》,大全《朱子》曰:「帝出乎震,萬物發生,便是他主 宰從這裏出。」

動萬物者,莫疾乎雷。

《詩經召南殷其雷》篇:「殷其雷,在南山之陽。」朱註《殷》,雷聲 也。

《邶風·終風篇》:「曀曀其陰,虺虺其雷。」朱註曀曀,陰貌。「虺虺」, 雷將發而未震之聲,以比人之狂惑愈深而未已也。 大全呂氏曰:「驟雨迅雷,其止可待,至於曀曀之陰,虺虺 之雷,則殊未有開霽之期也。」

《小雅·采芑》篇:「戎車嘽嘽,嘽嘽焞焞,如霆如雷。」大全《爾雅》 注曰:霆,雷之急疾者,謂霹靂也。

《小雅十月》篇:「煜煜震電,不寧不令。」朱註《煜煜》,電光貌。十 月而雷電,亦災異之甚者。

《禮記·月令》:先雷三日,奮木鐸以令兆民曰:「雷將發聲, 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備,必有凶災。」陳註《春分前三 日》。

《玉藻》:「若有疾風迅雷、甚雨,則必變。雖夜必興,衣服冠 而坐。」

孔子閒居,「地載神氣,神氣風霆,風霆流形,庶物露生, 無非教也。」

《左傳》:「藏冰以時,則雷出不震。棄冰不用,則雷不發而 震。」

《乾鑿度☳》:「古雷字,今為震動,雷之聲形,能鼓萬物,息 者起之,閉者啟之。」

《詩含神霧》。「雷震百里,去相附近。」

《春秋感精符》:大電繞樞星照郊野,感符寶而生黃金。 《河圖》括地象令訾野中有玉虎晨鳴雷,聖人感期而 興。

《山海經·西山經》:「羭次之山有鳥焉,其狀如梟,人面而 一足,曰橐𩇯。冬見夏蟄,服之不畏雷。」著其毛羽,令 人不畏天雷也。

《中山經》「騩山,正回之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河。其中多 飛魚,其狀如豚而赤文,服之不畏雷。」

半石之山,其上有草焉,生而秀,其高丈餘,赤葉赤華, 華而不實,其名曰《嘉榮》,服之者不霆。不畏雷霆霹 靂也。

師曠占:「春雷初起,其音恪恪。霹靂者,所謂雄雷,旱氣 也;其鳴依依,音不大霹靂者,謂之雌雷,水氣也。」 《關尹子七釜篇》:「人之力有可以奪天地者,如冬起雷, 夏造冰,皆純炁所為,故能化萬物。」 《九藥篇》:「審小音者,不聞雷霆之聲。」

《文子精誠》篇:「至人潛行,譬猶雷霆之藏也,隨時而舉 事,因資而立功,進退無難,無所不通。」

《九守篇》:「天有風雨寒暑,人有取與喜怒。膽為雲,肺為 氣,脾為風,腎為雨,肝為雷。」

《守靜》篇:「夫目察秋毫之末者,耳不聞雷霆之聲;調金 玉之音者,目不見太山之形。故小有所志,大有所忘。」 《上德》篇:「蔽於不祥之木,為雷霆所撲。」

《自然》篇:「古之得道者,喜怒合四時,號令比雷霆。」 《下德》篇:「雷霆之聲可以鐘鼓象也。」

《莊子·齊物篇》:「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沍而 不能寒,疾雷破山,風振海而不能驚。」

《天運》篇:「蟄蟲始作,吾驚之以雷霆。」

《外物篇》:「陰陽錯行,則天地大絯,於是乎有雷有霆。」 《鶡冠子》:「昔者有道之君,取政非於耳目也。夫耳之主 聰,目之主明。一葉蔽目,不見太山,兩豆塞耳,不聞雷 霆。」

《孫子軍爭篇》:「動如雷霆。」

《漢書五行志》:「於《易》,雷以二月出,其卦曰豫,言萬物隨 雷出地,皆逸豫也。以八月入,其卦曰歸妹,言雷復歸。 入地則孕毓根核,保藏蟄蟲,避盛陰之害;出地則養 長華實,發揚隱伏,宣盛陽之德,入能除害,出能興利, 人君之象也。」

《淮南子原道訓》:「電以為鞭策,雷以為車輪。」

《天文訓》: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陽氣凍解,音比南呂。 加十五日指寅則雨水,音比夷則。加十五日指甲則 雷驚蟄,音比林鍾。加十五日指卯中繩。故曰:「春分則 雷行,音比蕤賓。」

《本經》訓「雷霆毀折,電霰降虐。」

《兵略訓》:「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聲如雷霆。 擊之若雷。擊之如雷霆,斬之若草木,耀之若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