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15 (1700-1725).djvu/42

此页尚未校对

令。故先從手少陰。而至于足少陰。

十一月十二月,冰復,地氣合,人氣在腎。

《冰復》者,一陽初復也。「地氣合」者,地出之陽,復歸于地,而與陰合也。腎主冬藏之氣,故人氣在腎。

《脈要精微論篇》

萬物之外,六合之內,天地之變,陰陽之應。彼春之暖, 為夏之暑,彼秋之忿,為冬之怒,四變之動,脈與之上 下。

四時之氣,總屬寒暑之往來,脈應四時之變,亦與陰陽之上下耳。「天氣包乎萬物之外,運轉于六合之內,其變動之應,彼春之暖」,為夏之暑,言陽氣從生升而至于盛長也;彼秋之忿為冬之怒,言陰氣自清肅而至于凜冽也。此四時陰陽之變動,而脈亦與之上下浮沉。

以「春應中規,夏應中矩,秋應中衡,冬應中權。」

此論脈應四時之變也。「規者所以為圓之器,春時天氣始生,其脈耎弱輕虛而滑,如規之圓轉而動也。矩者所以為方之器,夏時天氣正方,其脈洪大,如矩之方正而盛也。秋時天氣始降,其脈浮平,有如衡之平準也。冬時天氣閉藏,其脈沈石,有如權之下垂也。」

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夏至四十 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陰陽有時,與脈為期。

此言四變之動,總屬陰陽之出入,而脈與之上下也。「四十五日者,從冬至而至立春,從夏至而至立秋。冬至一陽初生,陽氣微上,陰氣微下,至春而陽氣始方,至夏盛長而陰氣下藏矣。夏至一陰初生,陰氣微上,陽氣微下,至秋而陰氣清涼,至冬凜冽而陽氣伏藏矣。陰陽升降出入,離合有期,而脈亦與之相應。」

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始之有經, 從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時為宜。」

承上文而言,脈應陰陽四時之微妙,不可不細察焉。紀,綱也。察脈之綱領,當從陰陽始,即冬至陽氣微上,夏至陰氣微上,陰陽上下,自有經常之理。然又從五行而生,如春木生夏火,火生長夏土,土生秋金,金生冬水,水生春木,生之有度,而四時為五行相生之宜。

《春日浮》如魚之遊在波。

魚在波,雖出而未浮,如春升初出之象。

夏日在膚,泛泛乎萬物有餘。

「在于皮膚」,浮在外也。「泛泛」,充滿之象。萬物有餘,盛長之極也。

「秋日下膚」,蟄蟲將去。

「秋氣降收,如蟄蟲之將去,外而內藏」之象。

「冬日在骨,蟄蟲周密,君子居室。」

冬令閉藏,故脈沉在骨,如蟄蟲之封閉,如君子之居室,藏而勿出也。

《藏氣法時論篇》

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 以緩之。

肝主春木之氣,「足厥陰主乙木,少陽主甲木,二者相為表裏,而主治其經氣。」甲為陽木,乙為陰木,在時為春,在日主甲乙。肝主春,生怒發之氣,故苦于太過之急,宜食甘以緩之。

心主夏,手少陰,太陽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緩,急食酸 以收之。」

心主夏火之氣,手少陰主丁火,太陽主丙火,二者相為表裏,而主治其經氣。丙為陽火,丁為陰火,在時主夏,在日為丙丁。吳氏曰:「心以長養為令,志喜而緩,緩則心氣散逸,自傷其神矣,急宜食酸以收之。」

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濕,急食 苦以燥之。

長夏,六月也,謂火土相生之時。足太陰主己土,陽明主戊土,二經相為表裏,而主治其經氣。戊為陽土,己為陰土,位居中央,脾屬陰土,喜燥惡濕,苦乃火味,故宜食苦以燥之。

肺主秋,手太陰陽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氣上逆,急 食苦以泄之。

肺主秋金之令,手太陰主辛金,陽明主庚金,二經相為表裏,而主治其經氣。庚為陽金,辛為陰金,在時主秋,在日主庚辛。肺主收降之令,故苦氣上逆,宜食苦以泄之。

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其日壬癸。腎苦燥,急食辛 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

腎主冬水之令,足少陰主癸水,太陽主壬水,二經相為表裏,而主治其經氣。壬屬陽水,癸屬陰水,在時主冬,在日為壬癸。腎者水藏,喜潤而惡燥,宜食辛以潤之,謂辛能開腠理,使津液行而能通氣,故潤。以上論五藏之本氣,而合于四時五行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