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0 (1700-1725).djvu/27

此页尚未校对

《俗通》云:「殺犬磔禳也。」

《緗素雜記》

伏日考

《漢·郊祀志》:「秦德公立二年,卜居雍,子孫飲馬於河,遂 都雍。雍之諸祠自此興,用三百牢於鄜畤作伏祠。」孟 康云:「六月伏日初也。周時無,至此乃有之。」顏師古曰: 「伏者,謂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升,故為藏伏,因 名伏日也。立秋之後,以金代火,金畏於火,故至庚日 必伏。庚,金也,謂金氣伏藏之日也。」又《荊楚歲時記》:按 曆忌云:「四時代謝,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 夏火代木,木生火。立秋金代火,金畏火;立冬水代金, 金生水,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也。是月之雨,田家以 為甘澤,邑里相賀,名曰嘉雨。穀雨,嘉雨也。」曹植《大暑 賦》云:「席季夏之三伏。」潘岳賦云:「『初伏起新節』。按《陰陽 書》曰:『夏至後第三庚為初伏,第四庚』」為中伏,立秋後 初庚,為末伏。

《事物紀原》

三伏

《曆忌釋》曰:「三伏無定日,伏者何也?金氣伏藏之日也。 四時代謝,皆以相生,立秋以金代火,而金畏火,庚日 為金,故值庚日必伏。」《陰陽書》夏至後第三庚為初伏, 四庚為中伏,立秋後初庚為末伏。《史記》云:「周時不書 伏。」三伏之名,始於秦德公時。又云:「六月上伏,始皇置 也。」《夢華錄》云:「唐時都人最重三伏,蓋六月並無時節, 故於伏日往來,風亭水榭,雪檻冰盤,浮瓜沉李,新荷 苞鮓,曲水流盃,笙歌通夕而罷。」

《農政全書》

占候

三伏中大熱,冬必多雨雪。 老農云:「三伏中槁稻,天 氣又當下。」壅時最要晴,晴則熱故也。伏裏西北風,臘 裏船不通。

《遵生八牋》

伏日事宜

「三伏日,宜服腎瀝湯,治男子虛羸,五勞七傷,風濕藏 虛,耳聾目暗」方。乾地黃六分黃芪六分茯苓六分五 味子四分羚羊角四分桑螵蛸三兩炙地骨皮一兩 桂心一兩門冬五分去心磁石一錢二分打碎水洗 令黑汁出盡為止羊腎二箇豬腎亦可,去脂膜,切如 柳葉,以水四升,先煮去水升半,即掠去水上肥沫及 腎滓,取汁煎諸藥,澄清去滓,分為三服,三伏日各服 一料,隨人加減。亦可忌食大蒜、生蔥、冷陳滑物,空心 平旦服之。

《舊俗》曰:「造醬用三伏黃道日浸豆,黃道日拌黃。用草 烏五七箇,切作四片撒上,其蛆盡死。」

抱朴子《養生書》云:三伏內用甘草一錢,好明白滑石 六錢為末,和水飲之,名六一散,令人免中暑泄瀉之 病。三伏內服十味香薷飲方:香薷數年陳者一兩人 參陳皮白術炒白扁豆炒茯苓黃芪木瓜厚朴薑汁 浸甘草各五錢共為飲片,水煎,停冷服之。或為細末, 水調一二錢服。三伏時用門冬五味子,人參泡湯代 茶,謂之「參麥散」,消渴生津。

又曰:「三伏中用黃芪、茯苓煎膏,入甘草末二分,以并 涼水調服。治譫狂,大消暑熱毒炁。」 又方:木瓜醬,用木瓜十兩,去皮細切,以湯淋浸,加薑 片一兩,甘草二兩,紫蘇十兩,鹽一兩。每用些少泡湯, 沈之井中,候極冷飲之。

又方「梅醬喫水方」用黃熟梅十斤,蒸爛去核,將肉秤 有幾斤,每斤加鹽三錢,紫蘇乾一兩,乾薑絲二錢,甘 草三錢,攪勻,日中大曬,待紅黑色收起,用時加白豆 仁、檀香些少,飴糖調勻,和水服,最解暑渴。

伏日事忌

《四時纂要》曰:「三伏日不可嫁娶,傷夫婦,不吉。」

三伏內,腹中常冷,特忌下利,恐泄陰氣,故不宜鍼灸, 惟宜發汗。

《直隸志書》
各省風俗同者不載

豐潤縣

伏日造麵醬。初伏日洗頭去風。是月也,黍始登。

平谷縣

初伏日,居民各以麥麵造酒麴。

永平府

夏至後第三庚為初伏,第四庚為中伏,伏日宜窨麴 醬麴,有𧢻細而醬,以生熟占。初伏雨,主秋旱。鋤茄十 次,每秧結十茄,人洗頭去風。以杏仁炒麥子,食數粒, 一年頭不痛,心無嘔。凡伏寒為災,與《唐五行志》占仝, 時黍將登。

肅寧縣

頭伏冷,一科豆打一捧;頭伏熱,一科豆打一捻。又云: 「三伏無雨休種麥。」

任丘縣

伏日早食綠豆湯,午食刀切麵。

交河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