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1 (1700-1725).djvu/25

此页尚未校对

七夕部雜錄

《淮南畢萬術》:「七月七日採守宮,陰乾之,合以井華水 和,塗女身,有文章,即以丹塗之,不去者不淫,去者有 姦。」

《風俗通義》:「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四民月令》「卷耳伏後二十日為麴,至七月七日乾之, 覆以胡枲。」

七月七日作麴,合藍丸及蜀漆丸,暴經書及衣裳,不 蠹。

《風土記》:魏時人或問董勛云:「七月七日為良日,飲食 不同於古,何也?」勛云:「七月黍熟,七日為陽數,故以糜 為珍,今此日惟設湯餅,無復有糜矣。」

《抱朴子·雜應篇》:或問:「魏武帝曾收左元放而桎梏之, 而得自然解脫,以何法乎?」《抱朴子》曰:「吾不能正知左 君所施用之事,然歷覽諸方書,有以七月七日東行, 跳脫蟲塗之自解,然左君之變化無方,未必由此也。 自用六甲變化,其真形不可得執也。」

《食經》「七月七日作酒法」方:「一石麴作糗餅,編竹甕下, 羅餅竹上,密泥甕頭,二七日出餅,曝令燥,還內甕中 一石米合得三石酒也。」

《齊民要術》:「作大酢法:『七月七日取水作之。大率麥䴷 二斗,勿揚簸,水三斗,粟米熟飯三斗,攤令冷。任甕大 小,依法加之,以滿為限』。」

《千金方》:「七月七日取菖蒲為末,酒服方寸匕,飲酒不 醉,好事者服而驗之。久服聰明。忌鐵器。」

《外臺祕要》:「七月七日以大豆拭疣上三過,使本人種 豆於南向屋東頭第二溜中,豆生葉,以熱湯沃殺,即 愈。」

蚘蟲心痛,吐清水:「七月七日採蒺藜子,陰乾方寸匕, 日三服。」三十年失明補肝散用蒺藜子,七月七日 收,陰乾,搗散,食後水服方寸匕,日二服。

《酉陽雜俎》厭鼠法:七日以鼠九枚置籠中,埋於地,秤 九百斤,土覆坎,深各二尺五寸,築之令堅固。《雜五行 書》曰:「亭部地上土塗竈水火,盜賊不經,塗屋四角,鼠 不食穀,以塞埳,百鼠種絕。」

《歲時雜記》:「七月六日有雨,謂之洗車雨。七日雨曰灑 淚雨。」

《爾雅翼》:「涉秋七日,鵲首無故皆禿。」相傳是日河鼓與 織女會於漢東,役烏鵲為梁以渡,故毛皆脫去。 《容齋三筆》:太平興國三年詔七夕嘉辰,著於令甲,今 之習俗多用六日,非舊制也,宜復用七日。且名為七 夕而用六,不知始自何時。然唐世無此說,必出於五 代耳。

《燕翼詒謀錄》:北俗遇月三七日不食酒肉,蓋重道教 之故,而七夕改用六日。太平興國三年七月乙酉,詔 曰:「七夕佳辰,近代多用六日,宜以七日為七夕,頒行 天下。」蓋方其改用六日之時,始於朝廷,故釐正之,自 朝廷始。

《紀曆撮要》:「七夕天河去,探米價,回快米賤,回遲米貴。」 《彥周詩話》:作詩壓韻是一巧。嘗記人作七夕詩,押「潘 尼」字,眾人竟和,無成詩者。僕時不曾賦,後因讀藏經, 呼喜鵲為「芻尼」,乃知讀書不厭多。

宋褧詩:「曉涼門巷柳陰蟬,九陌晴泥著錦韀。到處簾 櫳盡相似,巧棚人靜五生蔫。」注:「七夕前數日,種麥於 小瓦器,為牽牛星之神,謂五生盆。」

《委巷叢談》:宋時行都節序皆有休假,惟七夕百司皆 入局,不准假。有時相古朴問堂吏云:「七夕不作假,有 何典故?」吏應云:「七夕古今無假。」時相但唯唯,不知其 有所侮也。蓋用柳詞《七夕二郎神》云:「須知此景,古今 無價。」

《代醉編》:七夕乞巧,其來已久。《續博物志》:「山東風俗,正 月取五姓女,年十餘歲,共臥一榻,覆之以衾,以箕扇 之,良久如夢寐。或欲刺文繡,事筆硯,理管絃,俄頃乃 寤,謂之扇天。卜以乞巧。」是正月亦有乞巧事,然不如 七夕瓜果陳列,穿針弄絲,為有風致。

《筆峰雜興》:「咽喉骨鯁,七月七日取絲瓜根陰乾,燒存 性,每服二錢,以原鯁物煮湯服之。」

讕言長語,文人辭勝於理者多。曹植《七夕詠》曰:「目牽 牛兮挑織女,交有際兮會有期。」張文潛《七夕歌》言牽 牛、織女二星云:「帝憐獨居無與娛,河西嫁與牽牛夫。」 世人遂實其事。白樂天《長恨歌》敘「明皇思貴妃,天上 人間會相見」云云,人讀之不覺可喜。元艾性夫作《臨 邛道士招魂歌》云:「安得天上蓬萊宮,卻著人間馬嵬 鬼。」今《剪燈新話》《餘話》等一切鬼話啟蒙故事收之,後 人遂以為實然。

《常氏日錄》:「七夕將午時,酒服菖蒲一二寸,飲酒不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