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1 (1700-1725).djvu/34

此页尚未校对

以教天下,播種五穀,以育於人。而不知天地生育之 恩,輕棄五穀如是,宜乎神明不祐,而云獲禍,悲夫!」 《東京夢華錄》:「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先數日,市井賣冥 器,靴鞋、愨頭帽子、金犀假帶,五綵衣服,以紙糊架子 盤遊出賣。潘樓並州東西瓦子,亦如七」夕耍鬧處,亦 賣果食種生花果之類,及印賣《尊勝目連經》。又以竹 竿斫成三腳,高三五尺,上織燈窩之狀,謂之「盂蘭盆」, 掛搭衣服,冥錢在上焚之。构肆樂人,自過七夕,便般 《目連經》救母雜劇,直至十五日止,觀者增倍。中元前 一日,即賣楝葉,享祀時鋪襯卓面,又賣麻穀窠鬼,亦 是繫在卓子腳上,乃告祖先秋成之意。又賣雞冠花, 謂之「洗手花。」十五日供養祖先,素食纔明,即賣穄米 飯,巡門叫賣,亦告成意也。又賣轉明菜、花花、油餅、餕 豏、沙豏之類。城外有新墳者,即往拜埽。禁中亦出車 馬,詣道者院謁墳。本院官給祠部十道,設大會,焚錢 山祭軍陣亡歿,設孤魂道場。

《乾淳歲時記》:七月十五日,道家謂之「中元節」,各有齋 醮等會。僧寺則於此日作盂蘭盆齋,而人家亦以此 日祀先,例用新米、新醬、冥衣、時果、綵段、麵棋,而茹素 者幾十八九,屠門為之罷市焉。

《老學庵筆記》:老葉道人,龍舒人。不食五味。年八十八, 平生未嘗有疾。弟子曰:「小道人極愿愨嘗歸淮南省 親。」至七月望日,鄰有住庵僧,召老葉飯,飯已亟辭歸。 問其故,則曰:「小道人約今日歸矣。」僧笑曰:「相去二三 千里,豈能必如約哉?」葉曰:「不然,此子平日未嘗妄也。」 僧乃送之歸,及門,小道人者已弛擔矣。

山家清供,溫陵人。前中元數日,以水浸黑豆,暴之及 芽,以糠皮置盆內,鋪沙植豆,用板壓,及長則覆以桶, 曉則曬之。中元則陳於祖宗之前,越三日出之,洗焯, 漬以油鹽苦酒、香料,可為茹卷,以麻餅尤佳。色淺黃, 名「鵝黃豆。」生。

《金史太祖本紀》:「收國元年七月十五日,拜天射柳,歲 以為常。」

熙朝樂事。七月十五日,俗傳為中元節,地官赦罪之 辰,人家多持齋誦經,薦奠祖考,攝孤判斛,屠門罷市。 僧家建盂蘭盆會,放燈西湖及塔上河中,謂之照冥 官府,亦祭郡厲邑厲壇。張伯雨《西湖放燈》詩云:「共泛 蘭舟燈火鬧,不知風露濕青冥。如今池底休鋪錦,此 夕槎頭直掛星。爛若金蓮分夜炬,空於雲母隔秋屏。 卻憐牛渚情狂甚,苦欲燃犀走百靈。」劉邦彥詩云:「金 蓮萬朵漾中流,疑是潘妃夜出遊。光射魚龍離窟宅, 影搖鴻鳥亂汀洲。凌波未必通銀浦,趁月偏憐近綵 舟。忽憶少年清泛處,滿身風露獨憑樓。」

《帝京景物略》:七月十五日,諸寺建盂蘭盆會,夜於水 次放燈,曰「放河燈」,最勝水關次泡子河也。上墳如清 明時,或製小袋以往,祭甫訖,輒於墓次掏促織滿袋, 則喜秫竿肩之以歸。

中元夜,酒人水嬉,縛煙火作鳧鴈龜魚,水火激射,至 「萎花焦葉。」

中元部雜錄

《齊民要術》:「蜀芥、蕓薹,取葉者,皆七月半種,地欲糞熟。 蜀芥一畝用子一升,蕓薹一畝用子四升。」種法與蕪 菁同。

《舊唐書禮儀志》「考圖汶上僅存公玉之儀,度室圭躔, 才紀中元之製。」

《食譜》:「張手美家中元盂蘭餅餡。」

《青箱雜記》:魏野,陝州人,有詩名,寇萊公每加前席。野 獻萊公生日詩云:「何時生上相,明日是中元。」以萊公 七月十四日生故也。

《老學菴筆記》:故都殘暑,不過七月中旬,俗以望日具 素饌享先,織竹作盆盎狀,貯紙錢,承以一竹焚之,視 盆倒所向,以占氣候。謂向北則冬寒,向南則冬溫,向 東西則寒溫得中,謂之盂蘭盆。蓋俚俗老媼輩之言 也。又每云:「盂蘭盆倒則寒來矣。」晏元獻詩云:「紅白薇 英落,朱黃槿艷殘。家人愁溽暑,計日望盂蘭。」蓋亦戲 述俗語耳。

《北京歲華記》:「中元節前,上冢,搭衣服冥錢如清明。各 寺設盂蘭會,以長椿寺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