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3 (1700-1725).djvu/102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歲功典

 第一百一卷目錄

 寒暑部雜錄

 寒暑部外編

歲功典第一百一卷

寒暑部雜錄

《易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書經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 曰怨咨。」

《詩經豳風七月章》:「一之日于貉。」疏:「大寒之月,當取皮 為裘,以助女工,絲麻不足以禦寒,故為皮裘以助之 也。」

《小雅鴻鴈》章:「鴻鴈于飛。」箋:「鴻鴈知避陰陽寒暑。」疏:「春 則避陽暑而北,秋則避陰寒而南。」

《小明章》「二月初吉,載離寒暑。」

《禮記·曲禮》:「暑毋褰裳。」「暑毋褰裳」者,雖炎熱而不得 褰袪取涼也。

《禮器》:「饗帝于郊,而風雨節,寒暑時。」

《樂記》:「天地之道,寒暑不時則疾。教者,民之寒暑也,教 不時則傷世。」

《國語》:「火見而清風戒寒。」

《管子》曰:「今夫農,群萃而州處,察其四時,權節其用,耒 耜枷芟及寒擊。」除田以待時耕。 《易稽覽圖》:「夏至之後三十日極熱。冬至之後三十日 極寒。」

《易飛候》有雲大如車蓋十餘,此陽火之氣,必暑,有暍 者。

《春秋考異郵》:「繆公即位,仲夏大寒冰,錯亂甚也。」 《素問·生氣通天論》篇:「因於露風,乃生寒熱,是以夏傷 於暑,秋為痎瘧;冬傷於寒,春必病溫。」露,陰邪也。風, 陽邪也。寒,陰病也。熱,陽病也。言陰陽不能固密,則在 天陰陽之邪,傷吾身之陰陽,而為寒熱病矣。是以夏 傷於暑,暑汗不泄,炎氣伏藏,秋時陰氣外出,與熱相 遇,發為痎瘧。冬傷於寒,邪不即發,寒氣伏藏。春時陽 氣外出,邪隨氣而化,熱發為溫病。此陰陽出入之氣 化也。

《陰陽應象大論》篇:「寒極生熱,熱極生寒。」陰寒陽熱。 乃陰陽之正氣。寒極生熱。陰變為陽也。「熱極生寒。」陽 變為陰也。

《山海經》:「壽麻之國,爰有大暑,不可以往。」

《汲冢周書時訓解》:「清明之日桐不華,歲有大寒。」 《關尹子二柱篇》:「寒暑溫涼之變,如瓦石之類,置之火 即熱,置之水即寒,呵之即溫,吹之即涼。特因外物有 去有來,而彼瓦石實無去來。譬如水中之影,有去有 來,所謂水者,實無去來。」

《老子洪德篇》:「躁勝寒,靜勝熱。」

《管子形勢解》:「寒暑適,則身利而壽命益。」

民之從有道也,如寒之先衣也,如暑之先陰也,故「有 道則民歸之。」

《幼官》篇:「三暑同事,七舉時節。」

三寒同事,六行時節。

《四時篇》:「日掌賞」,賞為暑。

《月掌罰》,罰為寒。

《度地》篇:「大寒大暑,大風大雨,其至不時者,此謂四刑 版法」解:「四時之行,有寒有暑,聖人法之,故有文有武。」 《事語》篇:「農夫寒耕暑耘,力歸於上。」

《文子上義》篇:「婦人當年不織,天下有受其寒者。」 《列子周穆王篇》:「西極之南隅有國焉,不知境界之所 接,名古莽之國。陰陽之氣所不交,故寒暑亡辨;日月 之光所不照,故晝夜亡辨。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 旬一覺,以夢中所為者實,覺之所見者妄。」四海之齊, 謂中央之國,跨河南北,越岱東西,萬有餘里,其陰陽 之審度,故一寒一暑;昏明之分察,故一晝一夜。其民 有智有愚,萬物滋殖,才藝多方,有君臣相臨,禮法相 持,其所云為,不可稱計。一覺一寐,以為覺之所為者 實,夢之所見者妄。

《黃帝》篇:「禽獸之智,違寒就溫。」

《尸子》:「朔方之寒,冰厚六尺,木皮三寸,北極左右,不釋 之冰。」

《墨子節用篇》:「其為衣裘何以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 其為宮室何以為冬以圉風寒,夏以圉暑雨。」

《公孟篇》:「何故為室?」曰:「冬避寒焉,夏避暑焉。」

《荀子賦篇》:「冬日作寒,夏日作暑。」

《呂氏春秋仲春紀功名》篇:「大寒既至,民煖是利;大熱 在上,民清是走。故民無常處,見利之聚無之去。欲為 天子,民之所走,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