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3 (1700-1725).djvu/106

此页尚未校对

句,會喚詩仙蘇二來』。少游言於東坡曰:『以先生為蘇 二,大似相薄』。」

王直方云:「余自夏歷秋,毒熱七八十日不衰,炮灼理 極,意謂不復有清涼之時,今日復凄風微雨,遂御夾 衣,顧念茲歲,屈指可盡。」彭澤云:「我今不為樂,知有來 歲不?」此言真可為惕然也。

《葉石林》云:「萬法皆從心生,心苟不動,外境何自而入? 雖寒暑可敵也。嬰兒未嘗求附火搖扇,此豈無寒暑 者乎?蓋心不動爾。」世有畏暑者,席地袒裼,終日遷徙, 求避百計,卒不得所欲。而道途之役,正晝烈日,衣以 夏衲,挽車負擔,馳騁不停,竟亦無他,但心所安爾。近 有道人常悟,住惠林,得風痺疾,歸寓許昌天寧寺,足 不能行,雖三伏必具三衣而坐,自旦至暮,未嘗敧偃。 每食時,弟子扶掖,稍伸縮即復跏趺如故。室中不置 扇,拱手若對大賓客,而神觀澄穆,膚理融暢,疾雖不 差,亦不復作,如是七年。一日告其徒,語絕即化。余嘗 盛暑屢過之,問「重衣而不扇,亦覺熱乎?」但笑而不答。 夫心無避就,雖嬰兒役夫,猶不能累,「況如若人者乎?」 又云:「紹興五年五月,梅雨始過,暑氣頓盛,父老言數 十年所無有。余居既遠城市,嚴居又在山半,異時蓋 未嘗病暑,今亦不能安其室。每旦起,從一僕夫負榻, 擇泉石深曠、竹松幽茂處,俯仰終日,賓客無與往來, 惟棟、模二子門生徐惇立挾書相從,間質疑請益,時 為酬酢,亦或泛話古」今雜事,耳目所接,論說平生出 處,及道老友親戚之言,以為歡笑,皆後生所未知也。 《竹坡詩話》云:「暑中瀕溪,與客納涼,時夕陽在山,蟬聲 滿樹,觀二人洗馬於溪中,曰:『此少陵所謂『晚涼看洗 馬,森木亂鳴蟬』者也』。此詩平日誦之,不見其工,唯當 所見處,乃始知其為妙。」

「銷夏。」錢塘西山靈鷲有泉流幽澗中,或隱或見者,如 線如蛇,曲折而下赴其激石,有聲鏘鏘,如琴筑之交 奏,珩璜之相觸。春淙亭東西合流注大壑,浪然如驟 雨之至,雷震之薄,如決銀河自天而落也。方五六月, 赤日正中,人皆坐火屋下,行道者多暍死。而泉之旁 飛珠濺衣,肅然如清秋松風,謖謖相和,肌肉為戰而 栗。不知大暑之鬱蒸也。

天毒國,「每大暑熱,夏木皆乾死,民善沒水以避日,遇 時暑,常入寒泉之下。」

風洞,在疊綵山後,石門𥓂砑,陰風襲人,盛夏無暑,故 名。

襄國。鄴路千里之中,夾道種榆,盛暑之月,人行其下。 摩竭陀國三世諸佛所生之處。次此向北,度九黑山, 有大雪山,名具吉祥,其山北邊有香醉山,是二山間 有大龍王,名曰無熱,所居之池曰阿耨達。從此池內 出四大河:東殑伽河,從象口中流出銀沙,共五百河, 流歸東海;南辛渡河,從牛口中流出琉璃沙,共五百 「河,流歸南海;西縛芻河,從馬口中流出;玻璃河沙共 五百河,流歸西海;北悉恆河,從獅子口中流出;金沙 共五百河,流歸北海。是四河從無熱池右遶七匝,隨 方流轉,而其氣甚寒。」

《清暑筆談》:「寒暑天地間一大氣,萬物所同有也。而人 於其間起欣厭避,就不知人之一心,方與物交,欲惡 起而攻之,如焦火凝冰,惱安樂性,此之謂內寒暑。 此身為眾苦所集,有問大熱向何處避者,曰:『向鑊湯 裡避』。」「何以故?」曰:「眾苦所不到。」

暑中嘗默坐,澄心閉目,作水觀。久之,覺肌膚洒洒,几 格間似有爽氣,須臾觸事,前境頓失。故知一切境惟 心造,真不妄語。

《戒庵漫筆》:今人大廳五間之前重置屋者,俗名「五廳 三泊暑」,謂可障蔽炎熱也。《夷堅志》作「撲水撲風板」,又 作「屋翼剝風板。」《老學庵筆記》云:蔡京賜第宏敞,老疾 畏寒,惟撲水少低,乃作臥室。或又作僕處,謂廳上待 客,童僕供侍,宜列於此耳。

《蓬櫳夜話》:「沿溪行數里,有冷水亭,云洞賓插劍石間, 既拔去,泉一股迸出。至今暑月濟渴,奇冷。」

《農政全書》:「用馬牙硝為細末,唾調塗手及面,則寒月 迎風不冷。」

寒暑部外編

《瑯嬛記》:昔有客過茅君,時當大暑,茅君於手巾內解 茶葉,人與一葉,客食之,五內清涼。異而詰其所從來, 茅君曰:「此蓬萊山穆陀樹葉,眾仙食之以當飲。」 《論衡》:河東項曼都好道學仙,去家三年而反。曰:「去時 有數仙人將上天,離月數里而上,月之旁,其寒凄凄。」 《異苑》:「太康二年冬大雪,南州人見二白鶴於橋下語 曰:『今茲寒,不減堯崩年』。」於是飛去。

《賈氏說林》:沈休文雨夜齋中獨坐,風開竹扉,有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