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 地始凍。 雉入水為蜃。
《大雪》 冰益壯, 地始坼。
《氣 永候》, 夜半漏。
《冬至, 荔挺出》 二十七刻。〈分四十二〉 「小寒 水泉動」, 二十七刻。〈三十六〉 「大寒 雉始雊」, 二十六刻。〈七十六〉 立春, 蟄蟲始振, 二十五刻。〈九十八半〉 「雨水 《鴻鴈來》」, 二十四刻。〈九十六半〉 驚蟄, 倉庚鳴 二十三刻。〈七十七半〉 春分, 雷始發聲 二十二刻。〈五十〉 「清明, 蟄蟲啟戶」 二十一刻。〈二十二半〉 「穀雨, 虹始見」, 二十刻。〈三分半〉 立夏, 螻蟈鳴 十九刻。〈一分半〉 「小滿, 《苦菜秀》」 十八刻。〈二十三〉 芒種, 螳蜋生 十七刻。〈六十九〉 《夏至》:〈夜四十刻十四分〉 《鹿角解》 十七刻。〈五十七〉 「小暑, 《木槿榮》」, 十七刻。〈六十九〉 「大暑」, 鷹乃學習 十八刻。〈二十三〉 立秋, 涼風至 十九刻。〈一半〉
「處暑 《鷹祭鳥》」 二十刻。〈三〉
「《白露》, 《鴻鴈來》」, 二十一刻。〈二十三半〉 秋分, 雷始收聲 二十二刻。〈五十〉 「寒露」, 陽氣始衰, 二十三刻。〈七十七半〉 「《霜降》, 雀入水為蛤」, 二十四刻。〈九十六半〉 「立冬, 水始冰」, 二十五刻。〈九十八半〉 「《小雪 虹藏》,不見」, 二十六刻。〈九十六〉 大雪, 鶡,旦鳴 二十七刻。〈二十六〉 氣 昏去中星。
冬至 八十二度。〈轉分四十七〉
《小寒》 八十三度。〈十六〉
大寒 八十五度。〈六〉
《立春》 八十七度;〈四十九〉
《雨水》, 九十一度;〈四十八〉
《驚蟄》 九十六度。〈三〉
《春分》, 一百度。〈三十七半〉
《清明》 百五度。〈二十一〉
《穀雨》 百九度。〈三十九〉
《立夏》, 百一十三度。〈二十五〉
小滿, 百一十六度。〈十九〉
《芒種》, 百一十八度。〈十八〉
《夏至》:〈夜四十刻十四分〉 百一十八度。〈四十〉 小暑, 百一十八度。〈十八〉
大暑, 百一十六度。〈十九〉
《立秋》, 百一十三度。〈二十五〉
《處暑》, 百九度。〈三十九〉
《白露》 百五度。〈二十一〉
秋分 百度。〈二十七半〉
《寒露》, 九十六度。〈三〉
《霜降》 九十一度。〈三十六〉
《立冬》 八十七度;〈三〉
《小雪》 八十五度。〈六〉
《大雪》 八十三度。〈十六〉
倍夜半之漏,得夜刻也。以減百刻,不盡為晝刻。每減 晝刻五,以加夜刻,即其晝為日見,夜為不見刻數。刻 分以百為母。
求《日出入辰刻》:十二除百刻,十二除百刻,得辰刻數 為法。半不見刻,以半辰加之,為日出實;又加日出見 刻,為日入實。如法而一,命子筭外,即所在辰;不滿法 為刻及分。
求辰前餘數氣朔日法乘夜半刻,百而一,即其餘也。 求每日刻差,每氣準為十五日全刻二百二十五為 法。其二至各前後於二分,而數因相加減,間皆六氣, 各盡於四,立為三氣。至與前日為一,乃每日增太,又 各二氣每日增少。其末之氣,每日增少之小,而末六 日不加而裁焉。二朢在前後一氣之末,日終於十少, 「二氣初日,稍增為十二半,終於二十大;三氣初日,二 十一,終於三十少;《四立》初日,三十一,終於三十五太; 五氣亦稍增,初日三十六太,終四十一少;末氣初日, 四十一少,終於四十二。每氣前後累筭其數,又百八 十乘,為實。各汎總乘法而除,得其刻差。隨而加減夜 刻而半之,各得入氣夜之半刻。」其分後十五日外累 筭盡日,乃副置之,百八十乘虧,總除,為其所因數,以 減上位,不盡,為所加也。不全日者,隨辰率之。
求晨去中星:加周度一,各昏去中星減之,不盡,為辰 去度。
求每日度差,準日因增加裁,累筭所得,百四十三之, 四百而一,亦百八十乘,汎總除,為度差數。滿轉法為 度,隨日加減,各得所求。分後氣間,亦求準外,與前求 刻至前加減,皆因日數逆筭求之。亦可因至向背,其 刻各減夏加,而度各加夏減。若至前,以入氣減氣間。 不盡者,因後氣而反之,以不盡日累筭乘除所定,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