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6 (1700-1725).djvu/15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曆法典

 第十二卷目錄

 曆法總部彙考十二

  唐二元宗開元一則

曆法典第十二卷

曆法總部彙考十二

唐二

元宗開元十七年詔頒大衍曆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曆志》:「開元九年麟德曆 署日蝕,比不效,詔僧一行作新曆,推大衍數,立術以 應之。」十五年草成,一行卒。詔特進張說與曆官陳元 景等次為《曆術》七篇,《略例》一篇,《曆議》十篇。元宗顧訪 者則稱制旨。明年,說表上之。起十七年,頒於有司。時 善算瞿曇譔者怨不得預改曆事。二十一年,與元景 奏大衍寫九執曆,其術未盡。太子右司禦率南宮說 亦非之。詔侍御史李麟、太史令桓執圭較靈臺候簿, 大衍十得七八,麟得纔三四,九執一二焉。乃罪說等 而是否決。自太初至麟德,曆有二十三家,與天雖近, 未密,至一行密矣,故詳錄之。其說皆足以為將來折 衷。略其大要,著於篇者十有二:其一,曆本議曰:「《易》,天 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所以成變化而行 鬼神也。天數始於一,地數始於二,合二始以位剛柔。 天數終於九,地數終於十,合二終以紀閏餘。天數中 於五,地數中於六,合二中以通律曆。天有五音,所以 司日也;地有六律,所以司辰也。參伍相周,究於六十, 聖人以此見天地之心」也。自五以降,為五行生數;自 六以往,為五材成數。錯而乘之,以生數衍成位,一六 而退極,五十而增極,一六為爻位之統,五十為《大衍》 之母。成數乘生數,其筭六百,為天中之積。生數乘成 數,其筭亦六百,為地中之積。合千有二百,以五十約 之,則四象周六爻也;二十四約之,則太極包四十九 用也。綜成數,約中積,皆十五;綜生數,約中積,皆四十。 兼而為天地之數。以五位取之,復得二「中」之合矣。《蓍》 數之變,九六各一,乾坤之象也。七八各三,六子之象 也。故爻數通乎六十,策數行乎二百四十,是以《大衍》 為天地之樞,如環之無端,蓋律曆之大紀也。夫數象 微於三四,而章於七八。卦有三微,策有四象。故二微 之合,在始中之際焉。蓍以七備,卦以八周,故二章之 合,而在中終之際焉。中極居五六間,由闢闔之交而 在章微之際者,人神之極也。天地中積千有二百,揲 之以四為爻,率三百。以十位乘之,而二章之積三千。 以五材乘八象,為二微之積四十,兼章微之積,則氣 朔之分母也。以三極參之,倍六位除之,凡七百六十, 是謂辰法,而齊於代軌。以十位乘之,倍大衍除之,凡 三百四,是謂刻法,而齊於德運。半氣朔之母千五百 二十,得天地出符之數。因而三之,凡四千五百六十, 當七精返初之會也。《易》始於三微而生一象,四象成 而後八卦章。三變皆剛,太陽之象;三變皆柔,太陰之 象。一剛二柔,少陽之象;一柔二剛,少陰之象。少陽之 剛,有始有壯有究;少陰之柔,有始有壯有究,兼三才 而兩之,神明動乎其中,故四十九象,而大業之用周 矣。數之德圓,故紀之於三而變於七。象之德方,故紀 之以四而變於八。人在天地中,以閱盈虛之變,則閏 餘之初,而氣朔所虛也。以終合通大衍之母,虧其地 十,凡九百四十為通數。終合除之,得中率四十九,餘 十九分之九,終歲之弦,而斗分復初之朔也。地於終 極之際,虧十而從天,所以遠疑陽之戰也。夫十九分 之九,盈九而虛十也。《乾》盈九,隱乎龍戰之中,故不見 其首。《坤》虛十,以導潛龍之氣,故不見其成。周日之朔 分,周歲之閏分,與一章之弦,一蔀「之月,皆合於九百 四十,蓋取諸《中率》也。」一策之分十九,而章法生;一揲 之分七十六,而蔀法生。一蔀之日二萬七千七百五 十七,以通數約之,凡二十九日,餘四百九十九,而日 月相及於朔,此六爻之紀也。以卦當歲,以爻當月,以 策當日,凡三十二歲而小終,二百八十五小終,而與 卦運大終。二百八十五,則參伍二終之合也。數象既 合,而遯行之變在乎其間矣。所謂遯行者,以爻率乘 朔餘為十四萬九千七百,以四十九用二十四象虛 之,復以爻率約之,為四百九十八,微分七十五太半, 則章微之中率也。二十四象,象有四十九蓍,凡千一 百七十六,故虛遯之數七十三半。氣朔之母,以三極 乘參伍,以兩儀乘二十四變,因而并之,得千六百一 十三,為朔餘四揲氣朔之母,以八氣九精遯其十七, 得七百四十三,為氣餘。歲八萬九千七百七十三,而 氣朔會,是謂「章率。」歲二億七千二百九十萬九百二 十,而無小餘,合於夜半,是謂「蔀率。」歲百六十三億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