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6 (1700-1725).djvu/71

此页尚未校对

經,先用此法,統曆之諸法也。以通法進統法,得七十 二萬;氣朔之下,收分必盡,謂之全率;以通法進全率, 得七千二百萬。謂之大率,而元紀生焉。元者,歲月日 時皆甲子,日月五星合在子,當盈縮先後之中,所謂 「七政齊」矣。古者植圭於陽城,以其近洛也,蓋尚慊其 中,乃在洛之東偏。開元十二年,遣使天下候影,南距 林邑,北距橫野,中得浚儀之「岳臺,應南北弦,居地之 中。大周建國,定都於汴,樹圭置箭,測岳臺晷漏,以為 中數。晷漏正,則日之所至,氣之所應,得之矣。」日月皆 有盈縮,日盈月縮,則後中而朔;月盈日縮,則先中而 朔。自古脁朒之法,率皆平行之數,入曆既有前次,而 又衰稍不倫。《皇極》舊術,則迂迴而難用;降及諸曆,則 疏遠而多失。今以月離脁朒,隨曆校定,日躔脁朒,臨 用加減,所得者,入離定日也。一日之中,分為九限。每 限損益,衰稍有倫。脁朒之法,可謂審矣。赤道者,天之 紘帶也,其勢圜而平,紀宿度之常數焉。黃道者,日軌 也,其半在赤道內,半在赤道外,去極二十四度。當與 赤道近則其勢斜;當與赤道遠則其勢直;當斜則「日 行宜遲,當直則日行宜速,故二分前後加其度,二至 前後減其度。」九道者,月軌也,其半在黃道內,半在黃 道外,去極遠六度。出黃道謂之正交,入黃道謂之中 交。若正交在秋分之宿,中交在春分之宿,則比黃道 益斜。若正交在春分之宿,中交在秋分之宿,則比黃 道反直。若正交、中交在二至之宿,「則其勢差斜。故校 去二至二分遠近,以考斜正,乃得加減之數。」自古雖 有九道之說,蓋亦知而未詳,徒有祖述之文,而無推 步之用。今以黃道一周分為八節,一節之中分為九 道,盡七十二道,而使日月無所隱其斜正之勢焉。九 道之法,可謂明矣。星之行也,近日而疾,遠日而遲,去 日極遠,勢盡而留。「自古諸曆,分段失實,隆降無準。今 日行分尚多,次日便留,自留而退,惟用平行,仍以入 段行度為入曆之數,皆非本理,遂至乖戾。今校逐日 行分積以為變段,然後自疾而漸遲,勢盡而留;自留 而行亦,積微而後多。」別立諸段變曆,以推變差,俾諸 段變差,際會相合,星之遲疾,可得而知之矣。自古相 傳,「皆謂去交十五度以下,則日月有蝕。」殊不知日月 之相掩,與闇虛之所射,其理有異。今以日月徑度之 大小,校去交之遠近,以黃道之斜正,天勢之昇降,度 仰視旁視之分數,則交虧得其實矣。臣考前世,無食 神首尾之文,近自司天卜祝小術,不能舉其大體,遂 為等接之法。蓋從假用以求徑捷,於是「乎交有逆行 之數。」後學者不能詳知,因言曆有九曜,以為注曆之 常式,今並削而去之。謹以《步日》《步月》《步星》《步發》斂為 四篇,合為《曆經》一卷,曆十一卷,草三卷,顯德三年《七 政細行曆》一卷。以為《欽天曆》,昔在帝堯,欽若昊天。陛 下考曆象日月星辰,唐堯之道也。天道元遠,非微臣 之所盡知。世宗嘉之,詔司天監用之,以明年正月朔 旦為始。

顯德欽天曆法

《演紀》上元甲子,距今顯德三年丙辰,積七千二百六 十九萬八千四百五十二算外。

《欽天》統法七千二百。

《欽天》經法:七十二;

《欽天》通法:一百

欽天步日躔術

歲率,二百六十二萬九千七百六十   四十。 軌率,二百六十二萬九千八百四十四  八十。 朔率,二十一萬二千六百二十,     二十八。 歲策,三百六十五,  一千七百六十,  四十。 軌策,三百六十五,  一千八百四十四, 八十。 歲中,一百八十二,  四千四百八十,  二十。 軌中,一百八十二,  四千五百二十二, 四十。 朔策,二十九,    三千八百二十,  二十八, 氣策一十五,    一千五百七十三, 三十五, 象策七,      一千七百五十五 七, 周紀六十,     歲差八十四,   四十, 辰則六百     八刻二十四分。

赤道宿次

斗:二十六度牛:八度女:十二度。虛:一十度少危:十七 度室:十六度壁:九度。

北方七宿九十八度少

奎:十六度。婁:十二度。胃:十四度。昴:十一度。畢:十七度。 觜:一度。參:一十度。

「西方七宿」 八十一度。

井:三十三度。鬼:三度。柳:十五度。星:七度。張:十八度。翼